#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
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的财报让行业捏了把汗——净利润同比下滑15%,翻台率跌破关键阈值。这不是一家企业的困境,而是整个餐饮市场分化下的缩影:高端火锅客流缩成细线,平价小火锅却排起长队,消费者把“性价比”和“自然健康”贴在了点餐首选栏上。

德鲁克曾说,企业的基本职能是营销与创新。对海底捞这样的成熟龙头来说,这句话在2025年成了必须落地的行动指南。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上升,低线城市的消费者越来越敢说“不”,过去的标准化模式撞上了新市场的墙,战略调整成了唯一的出路。
翻开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核心数据不太好看: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净利润跌了15%,翻台率更是掉出了安全线。往深了看,成本结构里的原材料和人力支出占比持续走高,过去靠规模化压成本的办法,在市场分化期不管用了。

但海底捞的调整,没脱离自己的根基——西安。1999年,这里开出了海底捞首家省外门店,不是偶然。西安的“饮食老字号”自带资本先发优势,南北饮食文化在这里撞出火花,正好成了海底捞从区域品牌往全球走的跳板。
哪怕到了2025年,这份地域渊源还在发力:产品端跟着西安的口味做区域创新,场景端挖夜间经济的潜力,外卖端靠当地供应链建“超级厨房”,都是在借西安的优势扛成本压力。
海底捞的破局第一步,押在了“红石榴计划”上。最亮眼的成果是“举高高自助小火锅”——59.9元的定价,正好卡在中端市场的空白里。
从开店速度就能看出市场有多买账:半年时间,覆盖9个省,开了50家店,单店最高创下11轮翻台率,这个数据在2025年的火锅赛道里,算是顶流水平。

举高高能火,不是只靠低价。供应链上,它拉来正大、绝味背书,食材成本降了,消费者也认品牌;产品端玩出了新花样,明档现做的披萨、能自己搭配的DIY甜汤,再加上每季换的限定款,比传统小火锅多了新鲜感;服务上没掉海底捞的底子,基础的便民服务都给足,空间用木质调性搭S形餐台,坐着比传统火锅店舒服。

这步棋补了海底捞的短板——过去它的客单价偏高,大众市场没吃透。而小火锅赛道2025年正好有30%的增速红利,举高高踩准了节奏。除了小火锅,“红石榴计划”还孵出了“焰请烤肉”这类子品牌,多品牌矩阵一搭,覆盖的人群更宽了。

另一边,海底捞盯上了“山野风”这个新趋势,开了首家山野主题店。走进去像进了小花园,室内外都做了自然造景,服务员穿冲锋衣,连食材都主打山野菜系,每天还限流,靠稀缺感吸引打卡。

但这模式不轻松。高投入是绕不开的坎:山野食材要溯源,供应链得重新搭;服务员要培训新的服务流程,团队运营成本上去了。不过这步布局,是在跟整个行业的“山野化”趋势对齐。
现在餐饮圈做山野风,都在走三条路:挖地域特色食材做溯源,在城市里造“能逃离”的自然场景,绑上乡土文化讲故事。而且趋势已经变了,山野风不再是轻奢小众,开始往“更鲜”(强调鲜货还不贵)、“更小”(小火锅或自助模式降成本)、“更低”(客单价往地摊价靠)转,赛道慢慢变成了红海。
对海底捞自己来说,2025年的调整已经看到了实在的价值:举高高从试验项目变成了确定的增长引擎,山野店虽然有压力,但摸到了标准化和个性化平衡的路子。再加上产品的区域创新、夜间经济的挖掘、外卖超级厨房的落地,下半年的增长路径算清晰了。
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海底捞的动作既是范本也是冲击。它入局山野风,直接加速了这个赛道的红海化;“多品牌孵化+场景创新”的模式,给其他遇到增长瓶颈的餐饮企业指了条路。
但同时也抛出了问题: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像海底捞一样扛住多品牌的运营成本,也不是所有山野店都能解决供应链难题,接下来企业得想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能盲目跟风。
2025年剩下的时间里,餐饮市场的竞争只会更激烈:性价比的比拼会更卷,山野风的洗牌也会加快。海底捞的双轨战略能不能一直灵验,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家龙头企业在瓶颈期里找的路,已经成了行业观察的风向标——毕竟,它踩过的坑、试对的招,可能就是其他餐饮品牌明天要走的路。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