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孟羽童破冰看似意外,背后却释3大信号,乐嘉的话得到印证

5月20日,格力电器董明珠将与其前秘书孟羽童在格力做直播,有格力方面的人说,“可能确实会来”,但是具体时间还没有确定。


此次董明珠与孟羽童再度联合直播,或也与孟羽童在今年5月在社交媒体主动示好有关,对于促成此次直播的因素等问题,媒体向孟羽童方面求证,暂未获得回复。



一拍两散,是“毕业”还是“被毕业”的罗生门?

想当初,“第二个董明珠”的帽子戴得孟羽童是何等风光,董小姐那份培养接班人的期许,几乎是昭告天下,谁曾想,这师徒情谊保鲜期比雷阵雨还短,转眼就有了“当秘书连个文都写不出来”的公开敲打。不到两年,蜜月便宣告结束。


2023年5月,孟羽童离开格力的消息像长了腿似的传开,格力市场部有人悄悄透露,小孟可不是自己想走,而是被格力“请”了出去。




孟羽童本人倒是聪明,用了个“毕业”的词儿,给自己在格力的日子画了个还算体面的句号,对那些沸沸扬扬的开除传闻,她是半句不提。


董小姐那边的说法就直接多了,直指孟羽童在格力干活的时候,拿着公司的平台给自己攒人气,在外面接私活拍广告,这可踩了公司的红线,董小姐更是不吐不快,觉得年轻人一门心思钻钱眼儿里,把公司当跳板搞个人网红那套,简直是本末倒置。



蜜月期匆匆落幕,谁是谁的垫脚石?

不过话说回来,凡事都有两面,孟羽童也不是没有委屈,她也曾吐露过,在格力的日子,那工作强度真不是盖的,连续转轴21小时甚至24小时待命都是家常便饭,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这身体和精神压力,差不多到了极限。


更要命的是,那份工钱,远不是外界瞎传的什么百万年薪,也就是五千到一万的样子,跟普通大学毕业生差不多。



网红这行当,来钱的速度简直让人眼红,有时候,一条广告的进账,就顶得上她在格力吭哧吭哧干一个月,一边是在大企业里按部就班当颗“螺丝钉”,另一边是潜力无限、自己说了算的“个人品牌主理人”,这笔账怎么算,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答案似乎不难选。


因此很多在职场里摸爬滚打的普通人,反而更能理解孟羽童最后的选择,说起来,董小姐也不是不懂流量的玩法,当初两人刚组CP,市场有点水花,她就麻利地用孟羽童的名字注册了一堆商标,还开了专属直播间。



只是这波超前布局,没能带来预期的流量爆发和真金白银,反倒是孟羽童,实实在在把格力当成了跳板,给自己的个人品牌赚足了吆喝和本钱。


她们当初各奔东西,现在看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离开格力后,孟羽童的小事业确实风生水起,某种程度上,格力和董小姐的名气,真成了她起飞的助推器,人往高处走嘛,这也没什么好指责的。



两年后再同框,“我带你去吃饭”是温情还是算计?

两年过去,董小姐一句“我带你去吃饭”,让这段曾经绷得紧紧的关系,一下子松弛下来,对孟羽童来说,前老板递过来的这根橄榄枝,让她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估摸着也落了地,看得出,她对当初那段不太光彩的“离职”,还是挺在意的。


而这场精心安排在“618”电商大促预热节骨眼上的直播,那商业味儿,简直不要太明显。



在这个流量就是一切的年代,董小姐比谁都清楚,她过去引以为傲的实体经济模式,正面临着多大的挑战。


这时候,孟羽童带着她那近140万的粉丝,单条广告报价能到20万,而且粉丝群体还偏年轻化,这对于格力想激活市场、让年轻人关注自家小家电产品线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活广告,孟羽童的流量,和格力的销量,这不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置换嘛。



直播间暗流涌动,谁在主导这场“世纪和解”的剧本?

直播间里头,气氛可不全是你好我好的温情脉脉,董小姐毕竟是沙场老将,话语权这东西,她自然是寸土不让。


先是表达了对孟羽童的一番关爱,话锋一转,就当着几十万观众的面,毫不客气地重提孟羽童当初离开是因为“犯了很多错”、“被开除”,这操作,不亚于又一次揭开了孟羽童的旧伤疤。



在董小姐眼里,孟羽童的离开是她人生认知上的一大失误,错过了在格力这个大平台成长的黄金机会。


她眼中的这个年轻人,似乎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了眼,从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潜力股,变成了追逐短期利益的“小网红”,人生价值都打了折益,她甚至还含蓄地质疑了一下孟羽童的三观。



面对前老板这略显扎心的“批评”,孟羽童也没选择当闷葫芦,当董小姐的话碰到了她的价值观底线,她一句“我三观挺正的”,回得明明白白,整个聊天过程中,她表现出来的那份成熟和高情商,真不像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把那些尴尬场面都巧妙地化解了。


当被问到思想有没有变化,她绕开了正面回答,说思想和学习永远需要进步,对老板的批评,她则用一句“老板很包容我”轻轻带过,既保全了自己的立场,也给了对方面子。



有人就觉得,孟羽童是真心想通过这次合体,给当年那段不太体面的离开找补点什么,谁知道,可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又被同一个人给“伤害”了一次,董小姐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强势劲儿,在这场直播里又显露无遗了。


孟羽童在直播里抛出的那个“能不能重回格力”的敏感问题,两人的心思就更有嚼头了,乐嘉不是说过嘛:“在你的企业里面,一个人离开了以后,就绝对不要想再进来了,”这好像是很多公司的潜规则。



可董小姐这次的态度,却显得挺有弹性,她说,格力虽然有明文规定,但孟羽童当初走也不是因为干了什么坏事,所以回来也不是没可能,只不过,她话锋又一转,说孟羽童明年打算出国读书深造,就把这事儿巧妙地往后推了:“那就等她回来再说。”


从早年间“坚决不用留学生”的强硬,到如今对孟羽童表现出的“弹性合作”意愿,这或许也说明,董小姐的用人观,正在悄悄改变,毕竟,在残酷的商战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不断跳动的KPI。



从“接班人”到“流量合伙人”,这出戏到底演给谁看?

她们现在的关系到底算什么呢?不再是简单的老板和员工,更像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商业合伙人,孟羽童的个人招牌,和董小姐背后的格力大树,如今更像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共生。


就像孟羽童自己说的,她会经常回来,给企业的产品站台、拍广告,这意味着,格力可以借着孟羽童在年轻人里头的影响力,给品牌输点新鲜血液,搅动一下市场,而孟羽童呢,也能通过跟格力这种大牌企业合作,进一步抬高她作为网络博主的商业信誉和社会身价。



她现在的身份标签,除了网红,“董明珠的前助理”这个名头,分量依然不轻,她也承认,董明珠作为一名成功的女企业家,那股子奋斗劲儿,确实能给包括她在内的很多年轻女性带来力量和启发。


从最初高调宣称的“培养接班人”,到如今心照不宣的“商业工具人”,董明珠和孟羽童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浓缩了当代职场魔幻现实的剧本。



在这个“人设就是货币”的注意力经济时代,老板和员工之间的那条线,早就模糊不清了,双方的关系超越了传统的雇佣,演变成流量生态里一种微妙的共生体。


拨开那些温情脉脉的表面文章,底下涌动的,往往是算得清清楚楚的利益账本,所谓的破冰,或许压根儿跟情怀无关,只跟算计有关。



这也许才是成年人世界里,最不加掩饰的职场寓言,只是,当利益的潮水退去,留下的又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7

标签:科技   信号   意外   董明珠   小姐   流量   老板   当初   年轻人   接班人   利益   商业   温情脉脉   跳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