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致癌是真的吗?哈佛大学调查11万人长达36年,结论出来了

55岁的李阿姨最近有些郁闷。和老姐妹们每次聚会,大家总会聊到染发的话题,有人说染发剂含有“有害化学物”,是癌症的“隐形推手”;有人却坚持每月去一次美发店,称“不能接受白发”。

李阿姨抬头看了看镜子里不再乌黑的头发,心里犯起嘀咕:“染发,真的会致癌吗?”她上网搜索,看见各种新闻,有的说染发致癌风险飙升,也有专家发表观点:“没那么可怕”。

正当她准备放弃染发时,听说哈佛大学有一项针对11万人、历时36年的权威研究,结果终于公布。“到底染发致癌是真是假?”李阿姨迫不及待,想找到一个科学、权威的答案。

染发能致癌?研究数据揭秘真相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中老年人选择染发遮白。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芳香胺,以及其他化学成分一直备受争议。坊间流传,“经常染发容易导致淋巴瘤、乳腺癌、膀胱癌等风险增加”。那真实的科学结论到底如何?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19年公布了一项突破性队列研究,共跟踪116,429名女性,历时长达36年。她们的染发频率、所用染发剂种类,以及患癌情况被全面记录与分析。

研究结论显示,女性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绝大多数癌症发病率并无显著相关性。对于常见如乳腺癌、肺癌、膀胱癌,数据显示染发行为的长期风险并不高于未染发人群。

不过,应特别关注几点细节

使用深色永久性染发剂,与一类特定的乳腺癌及卵巢癌风险在部分人群中略有增加(如非洲裔女性乳腺癌风险提升约12%)。采用植物染发剂或临时染剂,未见明确致癌风险增加。染发次数较高、接触时间越长、反复漂染,风险轻微上升但均小于部分媒体渲染。

为什么大众认知与科学结论会错位?其实,早期部分动物实验发现某些化学染料可诱发肿瘤,但这些成分早已被严格限制或禁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正规合格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在正常频率和科学操作下,健康成人无需谈“染发色变”。

染发行为可能带来的身体变化

虽然权威研究“解除了大多数染发致癌的疑虑”,但染发行为本身,确实可能带来以下3种变化,尤其要注意健康细节:

头皮刺激和过敏反应:常见表现为头皮瘙痒、红肿、刺痛,个别敏感体质甚至出现接触性皮炎。据2020年中华皮肤科杂志数据显示,约8%的人群曾有不同程度染发过敏史

头发质地变差:高频染发容易导致头发干枯、分叉、断裂。化学成分破坏角质层,使头发失去弹性与光泽。

误操作引发安全隐患:如家用染发时配比不当、未做皮试、操作环境不规范,可能增加局部皮肤损伤甚至感染。

针对染发需注意哪些高危行为?

长期每月一次以上染发;涂抹至头皮未做保护;使用非正规厂家的劣质染发产品。如果有皮肤病史、过敏体质、孕妇或哺乳期,建议避免染发,减少风险。

染发族如何科学避险?实用建议来了

如果希望染发与健康兼得,不妨参考以下3个实用建议

优选正规染发产品,注意成分标签。选择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合格产品,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含“对苯二胺”超标及其他高风险化学原料的产品。慎重选购三无产品或网购自调染剂。

操作前务必做皮肤敏感性测试。取少量染发剂,先在耳后或手腕内侧进行敏感测试,观察48小时无红肿再染发。避免大面积试用或随意更换产品。

合理控制频率与方法,呵护头皮健康。建议保持3-6个月染发一次较安全;染发尽量避开头皮1厘米,避免染剂直接接触。染后彻底清洗,搭配补水护发霜减缓干枯损伤。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年第53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品安全评估指南》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染发剂产品监管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时尚   哈佛大学   结论   染发剂   风险   产品   头发   头皮   乳腺癌   世界卫生组织   科学   权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