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30岁“长高”6厘米?专家辟谣:成年后长高可能性极小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9月22日一早,话题“快30了身高从165厘米长到171厘米”冲上微博热搜,引发不少网友讨论。有人称自己通过纠正体态“变高”了;还有人提到,有些女性生完孩子会变高;甚至有人表示,自己莫名其妙在成年后长高了2厘米。然而,多位专家对此明确表示:“成年后想长高,几乎不可能。”

“30岁后从165厘米长到171厘米是不可能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何继业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女性在14岁之后身高就基本定型,男性则是在16岁。有个别成年人感觉自己变高,一是可能测量方式的偏差,二是体态的变化,但普通人从圆肩驼背调整到身姿挺拔也不会改变超过1厘米。”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军事训练伤防治中心副教授吴智钢也表示,科学来讲,成年后(一般18-20岁之后)正常长高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人长高的关键在于骨骺线,成年后骨骺线就会闭合,失去了长高的生物学基础。针对“骨骺线闭合影响长高”这一机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治医师刘兆祥从内分泌角度进一步补充道,骨骺线闭合后,生长激素无法再刺激骨骼纵向生长,再次印证了成年后无法长高。吴智钢介绍,判断是否还能长高的“金标准”是去医院拍一张手腕部X光片,也叫“测骨龄”,医生可以判断你的骨骺线是否已经完全闭合。

专家表示,成年后骨骺线就会闭合,失去了长高的生物学基础。深圳卫健委 图

热议的成年后长高,有些是特定条件下的“个例”。这些非常规长高的可能性有:

骨骼增长。吴智钢介绍,极少数人因骨骺闭合延迟而“长高”,对此刘兆祥补充:“多发于过去人们因营养不良,成年后才得以补充营养的时代背景。”此外,“生育后长高”并非普遍现象,可能与极少数女性孕期激素变化有关,若孕妇的骺板恰好还没有完全闭合,且受到体内激素变化的刺激,才有可能出现身高增长,属于特殊情况。

健康问题。骨骺闭合前,异常快速增高可能提示健康问题,吴智钢介绍,例如垂体瘤(可能导致生长激素过度分泌);骨骺闭合后,若生长激素过度分泌,并伴有头痛、视力下降、手脚异常肥大等症状预示肢端肥大症,以上情况务必及时就医。​

体态矫正。吴智钢表示,包括脊柱优化与腿部形态矫正,其中脊柱优化可纠正轻度的脊柱侧弯、高低肩、骨盆前倾等不良体态,恢复脊柱正常曲度。有些“生育后长高”的情况也可能是孕期脊柱改变、体态异常,产后恢复而已。对X型腿、O型腿等进行腿部形态矫正,也可能会增加1厘米左右的身高。

除上述情况外,专家们介绍,一些生理性暂时身高变化也会让人产生成年后长高的错觉,如人体晨起比傍晚高、充分休息拉伸后临时性增高,以及穿衣搭配的视觉增高,也会让人产生成年后长高的错觉。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成年后长高的可能性,若有相关想法,务必先做好评估,既做骨龄测试,也找医生评估自身体态情况。

最后专家们提示,虽然成年后基本不会长高,但我们可以用合理的方式保持身高,防止因体态和肌肉的变化导致身材“缩水”。如坚持科学的运动与拉伸,强化核心肌群;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质以及支持骨骼健康的维生素D;保证优质睡眠;注意日常体态管理,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一下;自觉保持坐姿和站姿端正,让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弧度。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养生   极小   可能性   专家   体态   脊柱   生长激素   人民日报   健康   身高   情况   骨骼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