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聪明父母说3句话

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您那里期中考试结束了吗?


说到每次的考试成绩,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呀。


当看着孩子捏着试卷,低着头从学校走回来,很多父母的心一下子就揪紧了。


为了安慰孩子,我们最常脱口而出的话就是:“没事,考不好没关系,下次努力就行。”


父母以为这是宽容,是安慰,是想帮孩子减轻压力。但这句话,真的能说到孩子心里去吗?


观察一下,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听到后的反应要么沉默,要么是更深的愧疚和沮丧。


因为这句话轻飘飘地否定了孩子所有的努力和情绪。


他为了考试挑灯夜读,他面对难题绞尽脑汁,他因为失误懊悔不已……所有这些真实的付出和感受,都被一句“没关系”给打发了。


这就像一盆温水,泼不灭他心中焦虑的火焰,反而可能让他觉得:“我的努力,在爸爸妈妈眼里原来这么不值钱。”


真正的“有关系”,才是教育的开始。


聪明的父母,从不轻易说“没关系”,他们懂得利用考后这个宝贵的“教育契机”,通过下面3句话,走进孩子的内心,把一次考试的得失,变成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台阶。


一::“孩子,你为这次考试努力的过程,妈妈爸爸都看在眼里了。”


父母要学着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结果。

把孩子的自我价值与考试分数解绑,为他建立最宝贵的安全感。


孩子害怕考试,很多时候是害怕让父母失望。


当他考砸时,内心已经上演了无数遍“我是笨蛋”、“我对不起爸妈”的内心戏


此时,父母直接谈论分数,无异于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而这句话的魔力在于,它绕开了结果,直击过程。它告诉孩子:


你的付出被看见了:你复习到很晚,你认真做了笔记,你放弃了玩游戏的时间……这些爸爸妈妈都知道。


你的价值大于分数,即使结果不理想,你为目标付出的坚持、专注和自律,这些品质远比一个冰冷的数字更重要。


孩子感受到努力被认可,他才会有“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我依然是值得被爱的”的底气,这份底气,是他未来敢于迎接任何挑战的铠甲。


二:“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次‘摔跤’是绊在了哪块石头上?”


父母要学着聚焦问题,而非责备。


把“审判大会”变成“问题诊断会”,培养孩子的复盘能力和成长型思维


孩子考砸后,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分析问题、找到出路的“战友”,而不是一个只会评判对错的“法官”。


“我们一起看看”这五个字,瞬间就把你和孩子放到了同一战壕。


1. 建立“错题医院”:

把试卷上的错题当成“病人”,诊断它的“病因”。

是粗心马虎(“急性眼盲症”)?是概念不清(“知识消化不良”)?还是完全不会(“知识盲区”)?


2. 分类施策:

针对“粗心”,可以一起制定检查清单;

针对“概念不清”,可以重新讲解;

针对“知识盲区”,可以一起寻找学习资源。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心态

在整个过程中,父母要传递的态度是——“找到问题,比假装没问题厉害一万倍。”

让孩子明白,犯错不可怕,它是发现自身漏洞的绝佳机会。这次找到的“绊脚石”,就是下次考试通往高分的“垫脚石”。


第三:“你觉得接下来,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让下次走得更稳一些?”


父母要学着赋予主动权,共创方案


把学习的责任权和主动权交还给孩子,激发他的内在驱动力


安慰和分析之后,最重要的是行动


行动方案由谁制定?很多家长习惯于直接下达指令:“从今天起,每天多做一套卷子!”、“我给你报个辅导班!”


且慢!这又回到了“父母焦虑,孩子执行”的老路。


聪明的父母会做一个“提问者”,而不是“命令者”。


你觉得……”这个开场白,是把孩子从被动的承受者,拉到了主动的规划者位置。这能激发他的思考


“我可能需要一个错题本。”

“我以后做计算题要慢一点。”

“爸爸,你可不可以每周抽半小时帮我听写?”


当方案是孩子自己思考、主动提出来的,他执行的意愿和坚持的动力会成倍增加


父母要做的,是成为他的“资源支持者”:

“好的,你这个想法很棒!需要爸爸帮你准备一个漂亮的错题本吗?或者需要我们怎么配合你?”


写在最后: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关于分数的博弈,而是一场关于“心”的修行


一次考试的分数,在孩子漫长的人生中,微乎其微,但父母在考后对待他的方式,却可能影响他一生的性格底色。


别再轻易地说“考不好,没关系”了。收起这句苍白无力的安慰,试试这三句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话:


1. “你的努力,我看见了。” ——给孩子情感接纳和安全感。

2. “问题在哪,我们找。”—— 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 “接下来,你计划怎么做?” —— 给孩子面向未来的主动权。


从今天起,让我们做孩子身边最冷静、最坚定、最智慧的“教练”,陪他一起,赢下人生这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育儿   没关系   聪明   不好   父母   建议   孩子   努力   考试   爸爸   主动权   分数   妈妈   盲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