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这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兴起的标志。自此以后,木刻家们便以手中的刀与笔刻画出彼时救亡图存的民族意志和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四川美术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李少言,正是这样一位以木为纸、刀锋刻史版画先驱。
10月17日下午,“烽火淬砺·文物记忆:《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艺术》图书分享会暨《犹记当时烽火里——80组文物讲述伟大抗战精神》新书发布会”在2025天府书展主会场举行。这两本由四川美术出版社于近期出版的图书均为抗战主题读物,《刀锋刻史》关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先驱、四川美术事业重要奠基人李少言先生的抗战版画艺术;《犹记当时烽火里》则精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藏的80组珍贵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伟大抗战精神。
分享会上的两套书籍
据四川美术出版社社长唐海涛介绍,《刀锋刻史》以“抗日烽火”“沂蒙精神”“红色传承”为脉络,完整收录李少言创作的《一二〇师在华北》木刻组画现存34幅原作,全方位还原一二〇师转战华北、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历程。而这组文物和李少言的抗战经历也收录于《犹记当时烽火里》这本书中。“提到抗战红色艺术,李少言先生的版画是绕不开的经典,他不仅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先驱,更是扎根前线的抗战战士。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李少言投身革命洪流,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窑洞与战壕边创作了大量宣扬革命、鼓舞士气的抗战版画,记录下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历程。”唐海涛评价道。
贺思恩参与对谈
今年5月-7月,“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展”也在四川美术馆进行了为期40余天的展览,一系列李少言经典木刻作品、设计手稿及信件、报纸等物品被展出,包括《一二〇师在华北》《地雷战》等。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贺思恩在书展现场回顾了李少言革命的一生,他更介绍,李少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二〇师在华北》,创作于22岁,今年的我们很难想象,创作者竟然能在如此年纪就能制作出这么深厚的组画作品。“它的艺术价值自然不用提,更重要的是今天看来,这组作品还有文献价值,是我们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贺思恩介绍到,《一二〇师在华北》还是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文物部主任赵迪立向现场观众分享了新书《犹记当时烽火里》。本书以抗战精神的四个维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骨架,铺开一幅全民族抗战的生动画卷。书中为每件文物配上 “烽火遗珍”“文物档案”“精神烙印”三个概览板块,让读者既能看到文物的斑驳厚重,也能体悟其背后的时代重量。
(图据主办方)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