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愉快的暑假要结束了,9月份开学进入倒计时,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或身体不适等情况。每年的开学季都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敏感时刻。马上就要开学了,孩子们会有哪些情绪反应?家长们应该怎么做?来听心理方面专业人士的小建议。
视频加载中...
相较于假期里的“慢节奏”生活,开学意味着“舒适区”被打破。面对即将到来的改变,有的学生会出现头疼、胃疼、情绪上烦躁焦虑等症状,行为上也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影响睡眠。这种现象一般在长假尾声和开学前两周之内出现,也被称之为“开学焦虑综合征”。专业人士表示,这并非医学诊断上的病名。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福建省心理健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陈艺华
类似于我们作为家长,我们比如说春节后或者长假之后,国庆五一长假之后的这种叫节后综合征。有一些这样不适应的一些表现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说尽量设置一个过渡阶段或者缓冲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学前的收心。包括我们节后也要留一两天收心,是一样的道理,及早进入准备状态,把它调整到适应学习的状态来。
如何预防开学综合征,让孩子从“躺平”模式切换到“战斗”模式呢?陈艺华表示,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和父母的心态、家庭的氛围都有关系。她建议,开学前一周逐步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各15分钟,一点点往上学作息靠。逐步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每天安排30分钟左右的户外运动,与同学提前联系并分享假期见闻,大声朗读课文等,都有助于调节情绪、提升专注力。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福建省心理健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陈艺华
在行为上给孩子一些暗示。我们新学期要开始了,比如说我们要买书皮,挑选新的文具,还要整理书包,书包是要大清洗还是要重新整理,还有你的学习桌,学习的角落。你要把旧的这些材料腾出去,要为新书新的学习资料腾出空间。它实际上是一种暗示,也让孩子在这样的行为当中有这样的一个心理准备。
陈艺华提醒,父母的松弛感,是孩子的安全感。尤其是在给孩子检查暑假作业的完成情况时,家长要注意避免指责抱怨,多倾听孩子的担忧。大多数孩子的“开学综合征”是可以在积极引导下自行缓解的。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福建省心理健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陈艺华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我们父母的焦虑。老师这边有压力,但我们父母就特别的焦虑。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要回归本源,就是说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不论在于说暑假作业剩下多少,或者时间有多么紧迫,其实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