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最大的失误是和苏联开战,日本最大的失误是轰炸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浩劫,轴心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跟希特勒和日本领导层的战略失误脱不了干系。希特勒非要跟苏联干一仗,日本脑子一热去炸珍珠港,这两个决定直接把战争的走向给扭转了。

希特勒最大的失误,很多人公认,就是1941年6月22日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也就是入侵苏联。这事儿咋看咋觉得是个昏招,但为啥他非干不可呢?得从他的想法和当时的情况说起。

希特勒有个核心理念,叫“生存空间”(Lebensraum),意思是德国人要想过好日子,就得往东边抢地盘,尤其是苏联那块肥沃的土地。他在《我的奋斗》里早就写得明明白白,觉得乌克兰的黑土地能养活德国人,还能弄到石油、煤炭这些战略资源。更重要的是,他把苏联的共产主义看成是死敌,觉得那是犹太人搞出来的阴谋,非得铲除不可。这不是啥理性的军事考量,完全是意识形态在作祟。

他还觉得,苏联看着挺大,其实是个纸老虎。1939年跟苏联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表面上和气,其实他压根没打算长久和平,就是想先腾出手收拾西欧,再回头干苏联。到1941年,西欧基本被他捏在手里,英国虽然没搞定,但也被轰得够呛,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希特勒打仗靠的是“闪电战”,之前在波兰、法国都试过,效果拔群。他想着苏联红军装备差、组织乱,再加上1930年代斯大林大清洗把军队高层杀了一堆,战斗力肯定不行。他计划三个月内拿下苏联,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占领主要城市,逼斯大林投降。德国当时有300多万军队,坦克飞机也挺先进,信心爆棚。

1941年6月22日,德国带着意大利、罗马尼亚这些小弟,沿着2900公里的战线杀进苏联。开头确实顺风顺水,6月底明斯克战役就抓了30万红军,7月斯摩棱斯克也丢了,离莫斯科就200多英里。希特勒估计年底前就能喝着伏特加庆祝了。

但这仗打着打着就露馅了,希特勒犯了好几个致命错误。

第一,低估了苏联的韧性。 他以为苏联会像法国一样速降,可苏联地盘大、人多,红军虽然开头吃亏,但后面硬是顶住了。斯大林把工厂搬到乌拉尔山那边,生产坦克飞机跟不要钱似的。德国人没料到苏联能这么快缓过来。

第二,后勤跟不上。 苏联地形复杂,路烂得要命,秋天一下雨全是泥坑,坦克卡车动不了。到了冬天,零下40度,德军还穿夏装,冻死冻伤一大堆,武器也冻坏了。补给线拉得太长,油和弹药都送不到前线。

第三,战略分散。 希特勒这时候还没搞定英国,西线、北非还在打,偏偏又开东线,等于给自己找了个超级大麻烦。他本来资源就不够用,还非要三线作战,纯属自己给自己挖坑。

1941年12月,苏联调来西伯利亚的精锐部队,在莫斯科郊外反攻,德军被打得节节后退。这仗彻底证明,希特勒的闪电战在苏联不管用了。

入侵苏联这步棋,直接让德国陷进泥潭。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被围,死了几十万,士气全崩。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坦克大战输得一塌糊涂。到1944年,苏联红军一路西推,德国防线跟纸糊似的。希特勒最后只能躲在柏林地下室,1945年4月30日自杀,第三帝国完蛋。

要是不打苏联,德国还能在西线多撑一阵,至少不至于这么快崩盘。这就是为啥说跟苏联开战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误——他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再说日本,1941年12月7日轰炸珍珠港,表面上看是大手笔,但回头想想,这步棋简直是自找麻烦。日本为啥干这事?又为啥说是最大的失误?咱慢慢拆开讲。

日本那时候是个岛国,资源少得可怜,尤其是石油、橡胶这些打仗必须的东西,全靠进口。1930年代,他们在亚洲扩张,先占了东北,又打中国,想弄个“大东亚共荣圈”,把东南亚的资源抢到手。但美国不干了,1940年开始禁运石油和钢铁,日本经济一下就卡壳了。

到1941年,日本面临抉择:要么放弃扩张,跟美国低头,要么硬干一把,抢资源自救。当时的首相东条英机和军部高层觉得,认怂不是日本的风格,得打!他们看中了东南亚的油田,但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虎视眈眈,拦着路。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就琢磨了个计划:偷袭珍珠港,把美国舰队干掉,给日本争取时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动6艘航母,353架飞机,早上7点48分开始炸。两小时内,美国8艘战列舰被炸沉或重创,188架飞机报废,2400多人死了。日本这边只损失了29架飞机,觉得自己赚大了。

山本五十六的算盘是,打完这一仗,美国舰队废了,日本就能趁机占领东南亚,建防御圈,等美国缓过来也晚了。他还希望美国会怕了,赶紧谈判求和。

但这事儿干得太冒险,问题出在哪儿呢?

第一,没打到要害。 日本炸了战列舰,可美国的三艘航母那天不在港里,躲过一劫。油库和维修厂也没怎么毁,美国舰队很快就修好了。更重要的是,珍珠港没让美国丧失战斗力,反而激起了民愤。

第二,低估美国实力。 日本以为美国是软柿子,打一顿就怂了。可12月8日,罗斯福发表“国耻日”演说,美国上下团结起来,工业开足马力,造船造飞机跟流水线似的。日本压根没想过,美国能这么快翻盘。

第三,拉来新敌人。 日本炸完珍珠港,希特勒脑子一热,12月11日对美国宣战,把美国彻底拽进欧洲战场。本来美国还想隔岸观火,这下子全线参战,日本等于给自己找了个超级对手。

珍珠港之后,日本开头是挺风光,占了东南亚一大片。但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4艘航母没了,海军元气大伤。美国用“跳岛”战略,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1945年,广岛长崎挨了原子弹,天皇投降,东条英机最后被绞死,日本彻底玩完。

要是不炸珍珠港,日本还能跟美国拖一拖,保住点家底。这步棋看似豪赌,其实是自毁前程,所以说是日本最大的失误。

希特勒和日本的失误,有啥共同点?为啥都成了“最大”的败笔?

希特勒觉得苏联一打就垮,日本觉得美国一炸就怂,结果俩对手都比想象中硬。苏联有地盘和人,美国有工业和决心,轴心国压根没算清楚这账。

希特勒想着速战速决,没准备打持久战;日本想着偷袭得手,没想过打不赢怎么办。俩决策都是赌一把的心态,没留后路。

德国本来就在西线、北非忙不过来,又加个东线;日本惹了美国,还得应付中国战场。资源不够用,兵力分散,最后全线崩溃。

这俩失误,直接把轴心国从巅峰拽到谷底,战争的主动权彻底丢了。

希特勒入侵苏联,把德国拖进消耗战,1945年被盟军和苏联夹击,国家分裂,几百万人丧生。战后德国被占领,经济崩溃,成了冷战的前线。

珍珠港让日本跟美国硬碰硬,1945年投降后被美国占领,军事力量被废,经济全毁。好多年才缓过来,但也彻底告别了扩张的野心。

这俩失误告诉我们,领导者瞎搞有多危险。战争不是光靠意气用事,算不清实力对比、没长远计划,最后只能自食恶果。

除了这俩大失误,轴心国失败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德国的资源本来就少,工业撑不起大战;日本海军强但陆军弱,打持久战没戏。还有盟军的配合,苏联的坚韧,美国的工业,英国的情报,都让轴心国没翻身的机会。

希特勒跟苏联开战、日本炸珍珠港,是二战里最致命的俩昏招。一个把自己拖进泥潭,一个惹了个睡着的巨人,结果都把自己玩完了。历史证明,战略失误的代价有多大。你觉得还有啥失误也关键?欢迎聊聊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珍珠港   希特勒   苏联   日本   斯大林   轴心国   东南亚   德国   美国   飞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