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稀土后,美国对华定位变了,3次下重手,逼中国付出更高代价

中美经贸关系进入2025年,本来有机会通过对话缓解分歧,中国作为稀土资源大国,本着互利原则调整出口政策,向美国市场提供更多供应。

这本是推动双边合作的积极信号,却没想到美国在资源到手后,迅速调整对华策略,将中国从重要贸易对象转向视为首要战略对手。

这种转变不是偶然,而是华盛顿长期积累的政策结果,直接体现在一系列针对性行动上,试图通过施压让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让步。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6月对美稀土永磁体出口量达到353吨,比5月增长660%,创下自2024年10月以来单月最高纪录。

进入7月,出口继续上升到619吨,环比增加75.5%,同比高于2024年同期4.8%。这些增长源于中方在4月实施出口限制后,根据经贸磋商框架部分放宽供应,优先满足国防和科技领域的长期合同需求。

这种调控比以往更注重平衡,以前出口多随市场波动,现在结合战略考量,将对美配额严格控制在60%以内,避免资源过度流失。相比2024年上半年总出口下降18.9%的低谷,这次增幅显示中方表达合作的诚意,同时保留谈判空间。

全球稀土供应链中,中国占据矿产开采60%、加工85%、永磁体生产90%的份额,美国本土开发虽有进展,如加州山口矿投资分离设施,计划2025年产出1000吨钕铁硼磁体,但这仅占中国年产量不到1%。

美国进口依赖中国超过70%,在电动车、风电和国防领域尤为明显。中方出口调整后,美国企业短期受益,但华盛顿没有相应回报,反而强化对抗姿态。

早在2025年3月,美国情报总监年度威胁评估报告就将中国列为首要威胁,强调北京行为对美全球领导地位构成挑战。

这种定位与十几年前合作导向大相径庭,当时中美经贸互补性强,现在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竞争者,甚至在国防授权法案中纳入反华条款。

第一项针对行动来自外交层面,美国国务院和驻华机构多次公开将中国描述为非友好对象。2025年5月,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发布声明,强调对来自中国和香港的签证申请加强审查,将拒绝接收本国公民视为不友好行为。

这种言论虽未直接用“敌对国家”一词,但本质上将中国纳入潜在威胁范畴,与以往贸易争端不同,现在扩展到国家安全和人文交流。相比早期仅限于经济议题的批评,这次公开声明更系统,旨在制造舆论分歧,削弱中美互信基础。

中方外交部已多次回应,指出此类做法脱离事实,侵犯正当权益,但美国继续通过社交平台和官方渠道放大负面叙事,反映出华盛顿战略调整的深度。

第二项措施聚焦教育交流,美国边境和签证部门从2025年5月28日起实施新政策,宣布将积极撤销与中国军方相关学生的签证,并对所有中国赴美留学生申请增加审查力度。

美国国务院部长鲁比奥公开表示,将“积极撤销”数千名中国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签证,影响范围覆盖哈佛等顶尖大学。

个别案例中,学生在入境时被带入隔离区询问超过70小时,涉及专业背景和技术细节。这种选择性执法比以往零星盘查升级明显,2024年类似事件多为个案,现在扩展到系统化审查,旨在限制中美科技合作,阻断中方获取先进知识渠道。

相比之前,美国从签证发放阶段就加强筛选,2025年上半年中国学生签证发放量下降,部分大学入学延期。这不仅侵犯中国公民权益,还加剧教育断层,但中方通过加强本土创新和国际合作,维持人才流动稳定。

第三项行动是经济制裁,美国财政部以伊朗石油贸易为由,多次针对中国企业下手。最新一轮发生在2025年8月21日,制裁13家实体,包括香港和中国大陆公司,指责它们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便利。

此前,7月30日制裁20家涉及伊朗石油和石化贸易的企业,5月8日针对中国炼油厂和港口运营商,4月16日涉及伊朗原油转运网络。这些二级制裁频率高于以往,试图通过金融隔离阻断中伊正常合作,与国际法框架相悖。

相比早期制裁聚焦特定行业,现在扩展到能源全链条,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平均1.38百万桶/日,高于2024年同期。

中方强调与伊朗合作正当合法,反对单边制裁,美国此举意在施压中国海外业务,恐吓企业避免与伊朗交易,但实际效果有限,因为中方通过欧盟、印度和中东渠道分散能源进口,瓦解美国联盟。

这些行动看似分散,实则源于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整体框架。从2025年国防部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上的表态,到情报报告的威胁定位,华盛顿将中国从经济伙伴转为最大挑战者,甚至潜在威胁。

稀土到手后,美国立即提出额外要求,如限制中方采购俄罗斯和伊朗石油,并干涉经济转型。这种转变比以往更激进,之前多通过关税施压,现在结合外交、执法和制裁多管齐下,试图逼中国在谈判中让步。

全球矿产竞争加剧,美国本土投资虽有进展,如得克萨斯工厂建设,但从实验室到商业化需数年,与中国加工垄断差距巨大。中方经济转型按自身节奏推进,2025年上半年工业利润虽波动,但出口整体增长5.8%,显示韧性。

美国三项重手虽有施压意图,但忽略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稀土出口增加本是合作基础,却被用于强化对抗,这反映出华盛顿短期主义。长远看,这种做法可能反噬美国自身产业,因为本土替代需巨额投资和时间。

中国通过精准调控和技术管控,确保资源不被低价利用,同时拓展国际伙伴,化解外部压力。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美国单边行动难获持久优势,中国坚定走自主发展道路,应对挑战。

这样的变脸让人警醒,但也激发内生动力。美国想通过重手逼迫付出代价,却低估了中国韧性和智慧。未来博弈中,中国将以更开放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同时守护底线,确保发展不受干扰。这不仅是经贸问题,更是战略较量,中国有信心赢得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财经   稀土   美国   中国   代价   伊朗   中方   华盛顿   中美   签证   永磁   石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