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CCF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研讨会顺利召开

5月10-11日,第二届CCF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研讨(QCDAC2025)会于深圳福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举行。大会共有22个邀请报告和14个投稿报告,投稿报告接受率为30.4%。参会人员超过300人,参会单位超过120多家,其中量子计算企业10余家。



2025 年是“国际量子科学和技术年”,全球量子科技发展迎来重要节点。5月10-11日,第二届CCF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研讨(QCDAC2025)会于深圳福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CCF主办,CCF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承办,深圳市计算机学会协办。


大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量子院等高校代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代表,还有UT Austin、爱丁堡大学、悉尼大学等海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大会共有22个邀请报告和14个投稿报告,投稿报告接受率为30.4%。参会人员超过300人,参会单位超过120多家,其中量子计算企业10余家。



大会开幕式,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副主任周羽出席并致辞,周羽副主任首先对全体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随后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是一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粤港澳三地15家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中心大力支持此次会议的举办,期待大家在此次大会中都能有所收获,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接着,CCF会士、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晓明致辞,他表示,第二届CCF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研讨会能落地深圳,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的鼎力支持,离不开组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指出,本次大会,高者云集,期望通过这次大会,充分展示我国在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国际合作,助力创新发展。QCDAC 2025程序委员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研究员郑盛根介绍了中心针对国际量子科学和技术年的学术活动部署。



随后,大会正式开始。中山大学李绿周教授作《Nearly Optimal Circuit Size for Sparse Quantum State Preparation》主题报告,他的报告研究了稀疏量子态制备的电路规模,首次证明了辅助量子比特数与电路规模之间的折衷关系,并建立了相关下界,让人们对稀疏量子态制备问题的电路规模有了更完整认识。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严骏驰教授作了题为《量子机器学习:从线路设计到系统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实验室团队在量子机器学习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优化量子计算及量子启发式算法等方向,还展示了量子计算在加速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中的潜力及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潘在《量子纠错码的解码方法》报告里,介绍了量子纠错码的最大似然解码问题与统计推断、统计力学的关系,还阐述了如何构建最优解码方法以及基于生成模型进行高效解码。中国工程物理所李颖教授在《给量子计算提提速》报告中,讨论了如何在量子低密度奇偶校验(qLDPC)码上实现通用量子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陈建鑫教授在《量子计算指令集架构的变革与计算范式的演进》报告中,重点介绍了量子计算指令集架构在设计原理与工程实现上的关键进展、当前挑战与发展方向。



5月10日中午,QCDAC 2025工作组会议在大会主席孙晓明研究员与程序委员会主席郑盛根研究员的共同主持下召开。会议重点研讨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通过分阶段实施推进会议国际化建设。后续会议将逐步扩大投稿报告规模,同时着力提升投稿报告在CCF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及国内学术界的认可度。



5月11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教授与大会特邀专家举行座谈。薛其坤院士对大会的学术价值和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支持,鼓励年轻专家积极参与量子计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创新研究。


2025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量子科学和技术年”,这不仅是对海森堡、薛定谔等科学先驱的百年致敬,更是向全球量子科技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召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大会聚焦“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这一制约量子计算工程化的关键难题,有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当下,量子计算正经历发展的关键期,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就如同经典EDA技术对集成电路革命的重要作用一样,成为决定“量子算力”能否转化为“产业动力”的核心环节之一。此次大会的举办,将充分展现我国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领域的最新成果,有力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量子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是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粤港澳15家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共建,专注量子科技全链条研究。其地处深圳河套规划区,凭借 “特区中的特区” 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 “一国两制” 下科教创新新模式,深化跨境合作。会上,中心向各界发出合作邀约,期待在科研、人才、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至此,大会圆满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科技   量子   研讨会   顺利   线路   大会   报告   科学   粤港澳   中国科学院   中心   广东   高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