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端午节了,想必家里已经都准备好的包粽子的材料,还记得去年端午节,母亲换了一种新办法包的粽子特别好吃,剥开里面的糯米每一粒都是亮晶晶的,轻轻一摸就凹下去一个小坑,弹回来的时候还有好看的光,简直堪比大厨师做的!当时就好奇询问了母亲是怎么做的,经过她的讲解才知道,原来做法这么简单,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要做出这么好的粽子,选材料是第一步。我跟着母亲去市场,她教我要挑颗粒饱满、颜色白白的圆糯米。“这种糯米粘性好,煮熟了特别软。”母亲一边说一边捏几粒米在手指上搓,“好的糯米搓起来会有点油油的感觉。”
回到家,我们把糯米倒在大盆里,母亲这次不像以前直接洗,而是先加一点温水,刚好没过米,然后放一小撮食用碱。“这样能让糯米更软,还能让米更香。”母亲解释说。泡米的过程得有耐心。我们让糯米在水里放了整整四个小时,中间换了两次水。泡好的糯米变大了好多,用手指轻轻一压就能压扁。这时候的米已经吸饱水了,有点半透明。母亲又告诉我一个窍门:把泡好的糯米沥干,拌一点花生油和盐,“这样煮出来的粽子米是一粒一粒的,也不会太粘牙。”
包粽子的时候,母亲的动作特别顺溜。她拿两片洗干净煮软的粽叶,交叉叠成漏斗的样子,先放一颗蜜枣,再舀糯米,中间放一块腌好的五花肉,最后再盖一层糯米。我学母亲的样子,可总是包不紧,米从缝里漏出来。母亲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左手要这样固定形状,右手折粽叶的时候要用力压……”经过好几次失败,我终于包出一个还算不错的粽子,虽然样子没有母亲包的好看,但是那种成就感让我特别高兴。
煮粽子是最看火候的。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整齐地放进大锅里,加冷水没过粽子,然后大火煮开再换成小火慢慢煮。“至少要四个小时,”母亲看了看时间,“火大了粽子会散,火小了米又不软。”等着的时候,粽子的香味慢慢充满了整个厨房,这味道让人心里很踏实。母亲终于说粽子能出锅了,我赶紧解开一个。热气里,糯米变成了好看的琥珀色,一拉还连着丝,吃到嘴里就化了但是还有嚼劲。五花肉的油进到米里,每一口都有竹叶的香和肉的鲜。“怎么样,今年的粽子特别好吃吧?”母亲笑着问我。我不停点头,嘴里都是粽子说不出话。现在我也学会这门手艺了,每年端午节都会按照母亲的办法包粽子。软软糯糯又香的糯米,包的不只是好吃的馅,更是家里温暖的回忆。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