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临近开学,咨询室里总会挤满焦虑的家长:“孩子还在玩手机,一点不急着收心怎么办?”“作业没写完还熬夜打游戏,说两句就翻脸!”“马上新年级了,他还总说不想上学,我能不着急吗?”
这些焦虑我特别理解,但越到开学这个关键节点,家长越要记住这俩字:闭嘴。
不求不助,有求必助,少给建议,多倾听,如果能做到这些,这个学期会省力不少。
今天结合咨询中的真实案例,聊聊如何帮孩子平稳过渡开学季。
下面这3个让孩子变厌学的习惯,家长一定要戒掉
01
对抗只会让孩子把矛头对准你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开学前 “拖延”—— 玩手机、不整理书包、作业拖到最后,就忍不住想催:“你怎么这么懒?”“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但你不知道的是,孩子的 “拖延” 背后,藏着对开学的恐惧:担心作业没写完被老师说,害怕新学科太难跟不上,焦虑和同学处不好关系……
这时你的催促,只会把 “孩子和问题的对抗”,变成 “孩子和你的对抗”。
之前有位妈妈来咨询,说高一的儿子开学前三天还在抱着手机刷视频,书包没收拾,头发也没剪,她越看越急。
每天都要念叨好几遍 “你就不能收点心吗”“这学期再请假怎么办”。
结果儿子不仅没动,反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饭都不愿出来吃。
我问这位妈妈:“你有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不想准备开学?”
她愣了一下,说从来没问过,只觉得孩子是 “没责任心”。
后来她试着按我说的,不再催促,只是晚上给孩子端牛奶时说:
“妈妈看你这几天睡得晚,是不是在担心开学的事?要是想聊,我随时都在。”
没想到当天晚上,孩子主动找她说话,说自己怕高一的数理化太难,也怕新班级的同学不好相处,所以才想多玩会儿手机 “逃避一下”。
最后母子俩一起列了个开学准备清单,孩子第二天就自己去剪了头发,还主动整理了书包。
其实孩子比你想象中更清楚 “该做什么”,他们缺的不是 “催促”,而是 “被理解”。当你停止催促,给孩子一点时间消化焦虑,他们反而会主动行动。
02
别用“特殊关注”帮孩子铺路
开学前,还有些家长想帮孩子 “走捷径”:提前找老师打招呼,让老师多关注孩子;主动当家委,帮老师干活,想让孩子当班干部……
这些 “好心”,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麻烦。
青春期的孩子最在意 “面子” 和 “合群”,你的 “特殊安排”,会让他们在同学中显得 “特殊”,甚至被孤立。
有位爸爸曾来咨询,说初一的女儿开学不到一个月,就哭着说不想上学了。
细问之下才知道,开学前他找了学校的亲戚,让班主任多 “照顾” 女儿,结果班主任上课总提问女儿,有时女儿答不上来,坐下后就听见同学小声议论 “她肯定是走关系了”。
后来更严重,有同学故意不跟她组队做小组作业,还有人在背后说她 “靠爸妈才被老师喜欢”。
女儿回家跟他吵:“谁让你找老师的?现在大家都不跟我玩!”
亲子关系降到冰点,女儿还开始找借口请假,说 “身体不舒服” 不想去学校。
对青春期孩子来说,“被平等对待” 比 “被特殊照顾” 更重要。
你以为的 “铺路”,其实是在给孩子 “挖坑”。
与其帮孩子找关系、争机会,不如相信他们能自己适应 —— 哪怕会遇到挫折,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03
闭嘴不是不管,而是在孩子需要时再出手
“少对抗,多闭嘴” 不是让家长当 “甩手掌柜”,而是收起 “想控制一切” 的焦虑,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
孩子有需求时,你及时帮忙;孩子没需求时,你安静陪伴。
有位爸爸的做法特别好,他儿子初三开学前总说 “不想上学”,换作以前,他早就忍不住批评 “你怎么这么没志气” 了。
但那次他没说,而是带儿子去了学校附近的奶茶店,跟儿子说:“爸爸初中时也怕开学,担心新老师太严厉,怕考试考不好,每天早起晚归,特别累。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担心?”
儿子听完,眼睛一下子红了,开始吐槽初三的压力太大,怕考不上重点高中。爸爸没说教,只是认真听,最后说:“这些问题确实不容易,但爸爸相信你能解决。要是遇到麻烦,咱们一起想办法,爸妈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说过 “不想上学”,反而每天主动复习,遇到不会的题还会跟爸爸请教。
这位爸爸后来跟我说:“以前总觉得要‘管’孩子,才是对他好,后来发现,‘不瞎管’才是更难的事。把孩子当‘人’,不是当‘机器人’,他才有动力自己往前走。”
开学季就像一场 “亲子默契测试”,你越稳,孩子越稳。
当你学会 “闭嘴”,孩子反而会给你惊喜。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