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就馋这口!

“苏点南来生琼月”

今日中秋

对于海南人来说

最挂念的味道

莫过于琼式月饼

琼式月饼制作技艺于2017年被列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酥皮包裹,甜咸之间,承载的既是一门手艺,也是海南人的“乡”味。

在三亚,红沙月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是琼式月饼的经典代表,更是红沙社区的一张特色名片。

红沙月饼制作技艺于2025年入选三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三亚红沙社区解放中路分布着几十家月饼手工作坊,每到中秋前夕,这里便弥漫着浓郁的饼香,成为名副其实的“月饼街”。

《三亚市志》记载,红沙镇临海筑港的交通条件,构成了红沙社区作为闽粤移民聚集地的人口特征,为红沙月饼赋予了融合南北、兼收并蓄的风味特点。

1940年代,海南东南亚“回侨”把经过糅合江苏、广东等地的月饼技艺带到了海南,也带到了红沙一带,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琼式月饼。

红沙月饼在制作工艺上,保留着传统手工制作的温度。制作时,师傅们将糖浆皮与猪油酥巧妙融合,经过起酥、包酥、压酥、折酥、开酥等八道精细工序。

红沙月饼的口味丰富多样,既有五仁、莲蓉等经典口味,又有斑斓、椰蓉、榴莲、黑芝麻等创新口味,你最喜欢吃哪个口味?

舌尖上的非遗

不仅有中秋佳节的酥脆与咸甜

还可以尝尝这些三亚好味

↓↓↓

崖城扁豆酱制作技艺入选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击查看视频

扁豆酱是崖州人的“乡味”,至今已有400年以上的传承历史。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扁豆酱是崖州绝大多数人家饭桌上的一道菜,如今扁豆酱焖鱼等做法依旧是经典的崖州味道。

崖城扁豆酱制作技艺以扁豆为主料,经簸筛、淘洗、水煮、搅碎、调味、密封发酵六道工序制作而成,品尝起来甜中带酸,很是“上头”~

崖州酸粉制作技艺入选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击查看视频

崖州酸粉产生于清代以前,原称崖州猪肠馍,当地人常称为“港门酸粉”,制作原料有大米、番薯、红糖、酸梅(豆)、白花菜、小虾等。

酸粉的酸味来源于酸角,酸角与红糖熬制,褐色的汤汁清亮,有着类似酸梅汤的色泽。地瓜粉,白膜、手工粉软糯Q弹。午觉睡醒来一碗,酸酸甜甜,好清爽~

藤桥排骨制作技艺入选三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击查看视频

这道美味源自三亚市海棠湾藤桥地区,飘香了40余年的排骨,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藤桥排骨烧制很讲究,排骨一定是本地黑猪的排骨,加入本地山区野生蜂蜜腌制。烧制好的排骨红黄敞亮,外焦内嫩,味鲜微甜,有粤菜叉烧味道,吃到嘴里回味无穷,一个字:香!

港门粉制作技艺入选三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击查看视频

港门粉讲究食材新鲜,以海鱼、海白螺、猪头肉等熬煮,熬出来的汤,清清淡淡,却浓香无比;纯手工的制作米粉,柔韧有弹性;再配上炸花生仁、虾皮面馍、酸菜和鱼饼。这样,一碗港门粉就“色香味”俱全了。

这碗诞生于宁远河入海口小渔村的海鲜米粉,携着虾米、鱼饼丝的咸鲜滋味,飘香四方。

三亚糯米酒制作技艺入选三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击查看视频

三亚山兰糯米酒,是用三亚地区山兰旱糯稻,配合本地特有的植物制成的酒饼,运用传统独特工艺经自然发酵等方法酿制而成的,又称“biang酒”。酒气独特香甜润滑,香醇浓郁,浓而不烈。

三亚糯米酒是酿酒工艺发展的历史见证,民族特色鲜明,工艺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

苗族三色饭制作技艺入选三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击查看视频

寓意着平安吉祥、幸福如意的三色饭,产生于苗族迁入海南时期的明代,是农历“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的传统节日)不可缺少一道美食。

一碗米饭里由黄姜、枫树叶、红蓝藤叶三种材料经过捣碎、浸泡染色、蒸煮而成,分别有红、黄、黑三种颜色,象征红龙、黑龙、黄龙行云降雨,撒播祥瑞,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康。这样一顿用传统方法制作而成的三色饭,融入了乡愁,也饱含着民族深情~

今年中秋

你品尝了哪些美味?

留言区晒图一起分享~

来源:三亚发布融媒工坊

图片:三亚传媒影视集团、三亚市旅游发展局、三亚市群众艺术馆、海南日报、三亚日报、活力吉阳、古韵崖州等

美编:龙 晖

编辑:陈 怡

审核:廖宝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美食   中秋   月饼   技艺   扁豆   代表性   文化遗产   海南   排骨   物质   项目   名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