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河青”车厢地铁扶手里,出现唐代彩陶马与陶牛组成的隋唐“牛马”。
洛阳地铁2号线博物馆主题专列“蜜褐红”车厢。
“大漠金”车厢里,黄金“牛马CP”引乘客拍照打卡。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王雪娜 摄
□本报记者 陈学桦 王雪娜
踏入地铁车厢的瞬间,仿佛跨入时空隧道。脚下是延伸三千年的时间轴线,“龙门二十品”碑刻书法在流动的光影中舒展——这不是博物馆的特别展厅,而是今年8月上线的洛阳地铁博物馆主题专列。
9月1日,记者搭乘洛阳地铁2号线出行,满载洛阳“顶流文物”装饰画的地铁博物馆主题专列从八里堂站发车,以“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带领乘客沉浸式感受十三朝古都的璀璨文明。
“妈妈,这个陶俑好像在对我笑。”小女孩踮起脚尖,指着车门上两个彩绘陶牵手女俑。这对被网友称为“好闺蜜”的北魏陶俑,正以跨越千年的携手姿态,出现在地铁车厢的连接处。一件西周时期的铜当卢被创意地标注为“文物Labubu”,让原本神秘的青铜器瞬间多了几分萌趣。
据悉,该专列由洛阳交投集团联合洛阳博物馆、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以及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共同打造,以装饰画的形式集中展示三大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让市民和游客在通勤出行中,近距离领略河洛文化的魅力。
踏入“蜜褐红”车厢,仿若开启时光盲盒。车厢的泥塑佛面像,眉眼间流转着魏晋的慈悲;石辟邪镇守一隅,复刻出汉魏王朝的威严;三彩黑釉马昂首欲驰,大唐的豪迈扑面而来;彩绘陶牵手女俑并肩而立,传递着汉魏生活的脉脉温情。
在“大漠金”车厢里,一场跨越时空的汉魏奇遇正悄然上演。北魏菩萨像静立其间,尽显魏晋佛韵;西晋陶熨斗与金马静静陈列;鎏金铜牛光泽流转,诉说着汉魏时期的工艺传奇;东汉大吉瓦当印刻岁月祝福,陶百戏俑再现盛世市井的欢腾。
“运河青”车厢如同打开一部立体的运河史书。隋代石狮威风凛凛,见证着隋朝的强盛;唐代三彩天王俑表情悍然,釉色斑斓间尽显盛唐气魄;清代运河一号古沉船静卧一隅,承载着往昔客货运输的繁忙;彩陶马与陶牛身姿矫健,生动还原当时的生活图景,带领乘客在车厢中领略大运河畔千年的风云变幻。
“让文物用当代人熟悉的方式说话,是传承最好的开始。”洛阳交投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列车继续穿行在城市地下,窗外是飞速后退的黑暗隧道,车内是静静流淌的三千年文明。当现代通勤工具与古老文物奇妙相遇,洛阳用创新的方式证明: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陪伴在每一个寻常出行的日子里。
地铁是城市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近年来,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洛阳地铁先后打造“学习强国”主题专列、牡丹主题专列、“护苗”专列、洛阳诗词专列等多趟专列。这次打造博物馆主题专列,是推动洛阳文物“走出”博物馆、融入市民生活、提升洛阳文旅吸引力的又一举措。“未来,洛阳地铁将继续拓展‘地铁+文化’创新模式,助力洛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洛阳交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