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斗智斗勇妈妈群(3)
10月5日 20:00
云朵妈
我咋觉得娃儿越来越懒了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小虎妈
8''
我家那个,从小爷爷奶奶啥都做完了,现在做家务根本喊不动,让他洗碗换零花钱都不干。
成成妈
这样怕是不得行哦,以后上大了咋自己照顾自己,我还是要喊他们自己做点家务。
云朵妈
哎呀,道理我们都懂。想到现在还小嘛,先搞好学习,以后大点儿了再教……结果现在根本喊不动了。
进入小长假倒计时
又开始了和娃“斗智斗勇”
平时怕耽误学习
丁点儿家务都不让娃娃碰
一到放假想锻炼锻炼孩子
道理也讲了
“做家务换零花钱”也用了
娃娃就是喊不动
咋办?
本期嘉宾:成都师上学校校长助理 归云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也是一位初中生妈妈。也常听到身边的家长说:“明明什么家务都没让孩子做,一天到晚就光搞个学习,结果还学不好。”大有一种没有办法的无奈,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什么都没有让他做”上面。
假期我们习惯性带着孩子用脚步丈量世界,我们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万人言的价值和意义。
但今天我们还应该思考的是:在有诗和远方的同时不要忘记孩子还有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即生活”,生活本身即具有教育意义。
当父母,也不能太“勤快”
有时候反而是因为我们太勤快
让孩子不想做家务了
这两大在孩子的劳动教育上踩的坑
看看你中了几个?
家庭生活的本质就是父母守其位,孩子尽其责。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是他该尽的责呢?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标注来界定:这件事该不该他做?这件事他能不能做?或者通过自身努力、寻求帮助可不可以做到。比如假期里清洗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书桌、清理自己换季的衣物……
这些都是他应该且可以做到的事,不要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因为父母长期包办,会剥夺孩子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在反复“无需自己动手”的体验中,会逐渐形成“我无法靠自己完成事情”的认知,最终陷入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即明明有能力改变现状,却因过往经验认定“自己做什么都没用”,从而放弃努力。
所以,家庭之美,在于角色归位,不错位、无越界。
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父母都踩过这个坑,为了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常常把它变成一种奖励,比如倒一次垃圾奖励2元,洗一次碗奖励5元……
这样的做法,相当于间接告诉孩子他本身是不需要参与家务劳动的,参与了就有额外的奖励。那孩子就要看看诱饵够不够大,奖励能不能撬动他。
而其实真相是这样的吗?答案肯定不是,家务劳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请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他是能够客观理解劳动的价值,让他自觉地参与其中,享受劳动过后带来的成就感、意义感,比如书桌更整齐找东西更方便,比任何激励更有深度和价值。
家务劳动,不是奖励,它就是生活本身。
那么问题来了
国庆小长假
既要兼顾休息和学业
又希望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
可以怎么做?
一起劳动也是高质量亲子陪伴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我们可以把假期最后一天当成“家庭收心日、家庭劳动日”。
从风尘仆仆地远方归来,抽个时间父母和孩子们收纳物品、整理家务,分工协作,共话假期生活,期待未来,这本身就是一次亲子活动,一场亲子沟通,这也是美好生活的具象化表达。
如果是孩子年龄更小一点的家庭,切忌对孩子“不忍心”。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断舍离”的过程。中间或许会有过“不忍心”,但也一定要学会“退出”:
3岁退出孩子的餐桌,让孩子自己吃饭。
6岁退出孩子的卧室,开始和孩子分床分房睡。
8岁退出孩子的浴室,让孩子自己洗澡。
10岁退出孩子的书桌,不再陪孩子写作业。
……
也许很多朋友想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我想说
也许孩子的不愿意就来源于我们的过度参与
请记住孩子进步的方程式是:
愿这个假期
我们都能在家庭里
各归其位、各美其美
本期封面:
假期里,如何让孩子从“喊不动”变得“愿意动”?当讲道理和物质奖励都失效后,还有什么实用高招能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主动性?有经验的爸妈们快来评论区支支招!
关注“成都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活动截止时间:10月9日上午10:00)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编辑|十七 校对|木子、石头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