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5%!国产葡萄酒全线崩盘,曾经的国货之光张裕都撑不住了

过去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现在,这句话在国产葡萄酒行业彻底失灵了。

曾经一度被捧为“东方美酒”,如今却在自家人面前都站不稳脚跟。高峰时年产142万千升,如今只剩不到12万,这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的?真的是国人不爱喝葡萄酒了吗?

断崖式下跌

2015年,全国葡萄酒产量高达142万千升,流水线上每分钟灌装2700瓶酒,酒农们看着订单笑弯了腰。那时候,"东方美酒崛起"的标题占据了《河北画报》整整四个版面,谁都以为这是个朝阳产业的开始。

可谁承想,这场狂欢竟是最后的盛宴。到了2024年,产量暴跌92%,全年仅剩11.8万千升。这是什么概念?全国一年的产量,连上海三天的消耗量都填不满。

行业利润从2015年的52亿元直接蒸发到2024年的2.2亿元,整整蒸发了95%,还抵不过茅台三天的利润。

就连行业龙头张裕也扛不住了。2024年营收下滑25%,净利润暴跌42%,白兰地库存激增37%。

这份被业内称为"20年最差财报"的成绩单,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国产葡萄酒的最后幻想。当年投资上千亿想打造"东方波尔多"的宁夏贺兰山东麓,现在连零头都没收回来。

酒农们从当初的欢声笑语,到如今的无奈叹息,这个转变只用了不到十年。曾经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国产葡萄酒这里彻底不管用了。

进口酒碾压

2024年3月,商务部一纸公告如同惊雷炸响,终止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也举着零关税的"通行证"杀入中国市场。这两个消息像在葡萄酒圈投下炸弹,国产葡萄酒的日子彻底难过了。

奔富的闪电战堪称教科书级别,短短8个月狂卖10亿-12亿元,活生生吞掉张裕四分之一的年营收。

进口酒商们早就摸透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知道什么样的包装设计、什么样的营销话术最能打动人。他们带着成熟的品牌运作经验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杀入战场。

短短五年间,进口葡萄酒的市占率从2015年的32%狂飙到50%以上,国产葡萄酒被挤压得喘不过气。这背后不仅是产品竞争,更是整个商业模式的较量。

进口酒商善于讲故事,会包装品牌文化,懂得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制造话题。反观国产葡萄酒,还停留在传统的渠道推销阶段。

宁夏酒庄出厂120元的赤霞珠,零售价要卖398元,而智利同品质的酒到岸价只要90元。

国产葡萄酒被当作工业品征税,总税负高达28%;进口葡萄酒按农产品征税,税负不到10%。这种政策差异直接导致了"瓶子比酒贵、礼盒比酒贵"的荒诞现象。

各地客户发了疯似的在酒桌上摆进口葡萄酒,就为了那一丝丝面子。国产酒不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还无形中给对手递了刀。

这种文化层面的自我矮化,比价格战更致命。当消费者潜意识里认为"进口的就是好的"时,国产品牌再怎么努力都像在逆风而行。

挖坑把自己埋了

国产葡萄酒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张裕早年的广告和产品包装都用法国品酒师形象,试图借助洋面孔提升品牌档次,结果这反而给进口酒做了嫁衣。

这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无处不在。从产品命名到包装设计,从营销话术到品牌定位,国产葡萄酒处处透着对西方文化的刻意模仿。

明明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中国的葡萄,按照中国人的口味酿造,却偏偏要包装成"法式风情"、"意式浪漫"。消费者自然会想,既然都是模仿,为什么不直接买原版?

营销层面更是落后得让人着急。85%以上的国产葡萄酒企业还在靠业务员扫街推销,这种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简直是刻舟求剑。

张裕"龙谕"尝试中国式市场教育,但年营销费用只有奔富的五分之一。当国产葡萄酒还在纠结橡木桶该陈酿几年时,进口葡萄酒已经用"零关税+年轻化"撕开了市场。

在抖音、小红书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进口葡萄酒的内容营销做得风生水起,而国产葡萄酒的声音微乎其微。年轻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彻底改变,可国产葡萄酒的营销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

国产葡萄酒一直想模仿法国的那套高端路线,结果把自己困在了一个"贵族囚笼"里。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酒桌上的仪式感,而是生活里的烟火气。可国产葡萄酒偏偏要穿着"长衫"装高雅,结果像孔乙己一样陷入了自嗨的尴尬境地。

现在,国产葡萄酒的市场规模已经缩水到不足50亿元,不仅被果酒、黄酒远远甩在后面,还失去了中国第二大酒种的地位。这个曾经代表品质和品位的行业,如今成了最尴尬的存在。行业内部也开始反思,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

绝地反击的希望

不过,正如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深沉,绝境往往孕育着转机。

当贺兰山酒庄把直播间架在烤羊肉摊前,主播举着赤霞珠高喊"撸串配红酒,越喝越有"时,评论区瞬间刷屏"这搭配绝了"。这种接地气的实验让单场销量暴涨,抵得过传统渠道一个月的业绩。

价格泡沫的幻灭已成定局,但这未必是坏事。国产葡萄酒过度包装成本高达20%,而国际上只有8%。

怡园酒业的数据证明了平价策略的可行性,2024年对香港出口量从98.5万瓶增加到106.6万瓶,增长8.2%。这彻底击碎了"低价等于低质"的傲慢偏见。

场景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王朝酒业"星空酒吧"快闪店里,煎饼果子配甜酒引来学生党狂欢;云南酒庄的高酸"马瑟兰"遇上傣味鬼鸡,连厨师都拍案叫绝。

当95后、00后抛弃品牌崇拜,转向品质和个性化消费时,这正是葡萄酒绝地反击的黄金窗口。

更关键的突围在于夺回话语权。扔掉西方评分体系,自建中国式分级,用国潮打造烟火气品牌。法国人能用红酒配薯条年饮35瓶,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蒜泥配干红?帕克评分算什么,消费者才是真正的金牌裁判。

互联网时代模糊了地域品牌的边界,短视频时代没有怀才不遇。只要敢撕掉贵族标签,用创新营销撞出新路,百亿超级单品完全可能在五年内诞生。

国产葡萄酒真的要凉了吗?当我们快撕掉那件"长衫",走进烟火人间时,那杯酿了40年的东方风味,会不会终将飘出深巷,重新走进千家万户?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美食   国货   葡萄酒   全线   品牌   消费者   酒商   酒香不怕巷子深   中国   时代   烟火   税负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