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通报!又一间谍行为曝光,作案手法阴险,粮食安全受威胁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间谍、内鬼离咱们普通人的日子远得很。

可最近,国家安全部通报的几起案子告诉我们:原来间谍离我们就这么近!

这些境外间谍机构正用各种隐蔽法子,悄悄把手伸向关乎14亿人的饭碗。

有人被钱迷了眼,把严禁出口的种子偷偷运出国,还有些外国人打着“考察”的幌子,在田间地头到处乱摸。

这些人是怎么突破防线的?咱们普通人又能做些什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贪财卖种,终落法网

你知道农业圈里最金贵的东西是什么吗?

不是金灿灿的稻谷,也不是沉甸甸的玉米,而是杂交水稻的“亲本种子”,行内人都叫它“种业芯片”。

咱们每天吃的大米能抗虫、高产、刮风不倒,全靠这些种子里的核心基因在撑着。

这些亲本种子可不是随便就能培育的,往往要耗上几十年,经过上万次试验才能成。

正因为如此,它们被列为国家机密,严禁出口。

可境外那些间谍早就盯上了这块肥肉,他们的手段也很直接——用钱砸,砸到有人心动为止。

2025年11月3日,央视就曝光了一起真实案件。

主角是某农业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朱某某,他手里掌握着不少优质杂交稻种子资源。

2010年,一个伪装成种子商人的境外人员找上门来,一张口就开出市场价三倍的条件,当场还预付了20万元定金。

面对这笔“快钱”,朱某某的职业道德彻底崩塌了。

为了把种子偷偷运出去,他可是费尽了心思。

把种子拆包混进普通大米里,用蜡封好藏进农具木柄的夹缝,甚至伪造内部福利单找小快递公司发货。

后来他胆子越来越大,干脆注册了一家农产品贸易公司作掩护,前后一共偷运了五次。

他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早就被国家盯上了。

海关的AI扫描系统特别灵敏,包裹重量、图像稍有异常就会被识别出来。

基因快检设备一上阵,目标种子立马现原形。

此外,国安部门还严密监控资金流向,任何可疑变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2023年11月,朱某某在港口正要交易时人赃并获,农具里藏的种子全被搜了出来。

最终他被判处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其他涉案的17人也分别受到了行政处罚。

可疑考察团?举报了

境外势力想窃取的不只是种子,还有一类“隐形财富”——粮食相关数据。

这类信息窃取起来更隐蔽,但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威胁,一点也不亚于种子外流。

2024年秋天,南方某粮食主产区就上演了一场反窃密斗争。

一支自称“农业考察团”的队伍进村,带队的是某国驻上海领馆的农业参赞。

成员都号称是农业或生物专家,手续齐全,说是来做技术交流的。

但他们的行为却十分可疑,很快引起种地四十多年的王大爷警觉。

这伙人出行路线古怪:不坐高铁飞机,而是坐长途大巴到县城,换乘无牌私家车,再借三轮车走没监控的小路。

到了田里,他们对长势好的稻穗不感兴趣。

却一个劲儿拍摄田埂上标有品种、亩产的牌子,连机井位置、水渠流向都逐一录像。

还有人偷偷挖取土壤样本,并有人放风。

村民一靠近,他们就装作游客拍照,问起调研内容就含糊其辞。

王大爷想起村里常宣传的国家安全知识,果断记下车牌,拨通了12339举报电话。

国安部门立即出动,在村口拦下这伙人。

调查发现,他们携带GPS定位仪、加密U盘、土壤取样器等专业设备。

手机存有大量敏感照片,密封袋里还有土壤样本和新鲜稻穗。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反侦察手段:每人配备多部手机,敏感数据可自动隐藏,拍摄内容能通过特殊软件加密发往境外。

这些数据一旦流出,境外就能掌握我国粮食产能的核心情报,甚至在贸易中对我们卡脖子。

好在村民警惕性高,敏感数据未被带出境,一场潜在危机得以化解,涉案外籍人员也依法受到处理。

种子数据,关乎饭碗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不就是几粒种子、几组数据吗,真有那么严重?

答案是:确实严重。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能不能稳稳端住自己的饭碗。

如果亲本种子流到境外,对方通过基因测序就能破解核心技术,甚至抢先注册国际专利。

到时候我们种自己培育的粮食,反而可能得向别人交专利费。

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就有美国人多赛特、莫尔斯等人多次潜入我国东北,偷走数千份大豆种子。

他们拿回去做基因改良,最终让美国成为全球大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而我们在国际大豆市场上却处处被动。

这个亏,不能再吃。

主粮种子一旦被别人控制,我们吃饭的主动权就没了。

更狠的是偷数据!等于把我国粮食的“底牌”亲手交给敌人。

啥时候丰收、哪块地肥沃、缺啥粮,他们摸得一清二楚。

我们丰收库存多,他们就压价,让我们卖不上钱。

我们遇灾需要进口,他们就抬价,逼我们高价买粮。

更危险的是,他们还能针对土壤和主粮特性,研发特定病虫害或杂草,精准破坏产区,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2023年就有一个稻谷主产区,因为核心产能数据差点泄露,又赶上国际米价暴涨27%,进口时被境外卖家拿捏着抬价,多花了近10亿元。

现在,境外窃密的范围已经覆盖小麦、玉米等所有主粮,从种子到种植技术再到实际产量,全链条都被盯着。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通过粮食这张牌,制约我们的发展。

护粮安全,人人有责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面对越来越隐蔽的窃密行为,国家已经织好了一张严密的防护网,形成了国家和群众联动的双重防线。

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的管理越来越严,核心资源出口的审批也更严密。

海关的AI扫描、基因检测等技术,能把伪装的偷运手段一一识破。

资金流向全程监控,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就坚决打击、公开通报,形成有力的震慑。

在这道防线里,咱们普通人的作用特别关键。

很多时候,发现猫腻的第一双眼睛,就是身边的老百姓。

2023年靠12339举报破获的农业窃密案里,六成线索都来自普通群众。

咱们不用懂专业技术,只要做好三件事就行。

在田间见到陌生人,特别是外籍人员不停拍照、取样、测数据,多留个心眼。

不随便跟外人说粮食产量、种植品种这些农业信息。

发现可疑情况,马上打12339举报。

就像王大爷那样,用最朴素的警惕心,守住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粮食安全不只是超市货架上有粮,更在于我们能不能长期攥住吃饭的主动权。

这场饭碗保卫战没有硝烟,却关乎每个人的生存。

守护粮食安全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咱们每个人的责任。

多一分警惕,多一次及时举报,就是给14亿人的饭碗加一道保险。

咱们都行动起来,做粮食安全的守护者,把饭碗稳稳端在自己手里。

结语

当我们为每一粒米、每一颗种子的安全筑起防线,守护的不仅是今日的温饱,更是民族自主自强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央视网:《田间有间谍!》2025-11-03

2.光明网:《国安部揭秘:境内人员朱某某,已被判刑!》2025-11-0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财经   阴险   间谍   手法   粮食安全   种子   境外   饭碗   主粮   亲本   粮食   防线   数据   基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