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古朝鲜文明那部分。朝鲜教科书把大同江流域当成世界第五大文明的发源地,跟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黄河并列,叫大同江文明。
1998年,朝鲜历史学会正式提出这个概念,说平壤周边的大同江是古代人类文化的摇篮,比其他四大文明还早。
书里写,古朝鲜从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了,历史长达5000年。他们拿檀君神话当真事儿,说檀君是天神桓因的孙子,公元前2333年建国,定都平壤。檀君陵是1993年挖出来的,他们说那是证据,里面有骨骼和青铜东西,证明古朝鲜存在。书还说,古朝鲜发明了文字,叫神智文字,有16个字,早于埃及象形文字和巴比伦楔形文字。
他们还声称最早用针灸治病,比中国黄帝内经还早。青铜时代他们说从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了,比中原早1000年。这些内容在朝鲜教育里反复强调,学生从小就学,目的是让大家觉得自家文明超牛。

但历史研究不是这么看的。檀君神话最早见于13世纪的高丽时代书《三国遗事》,那是传说,不是信史。
古朝鲜确实存在,但分几个阶段:前朝鲜、后朝鲜、卫满朝鲜。卫满朝鲜是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建立的,公元前108年被汉武帝灭了,设乐浪郡。
领土主要在朝鲜北部和辽东一部分,没那么大。
考古上,大同江流域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但不算独立文明,更像是东北亚青铜文化的一部分,跟中原有交流。世界四大文明是公认的,第五大是朝鲜自己加的,国际上没人认。韩国有些学者也争,但不这么极端。简单说,这些是民族叙事,不是严谨历史。

接下来聊东北是朝鲜的这个点。教科书说,古朝鲜领土包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沿海。扶余国被当成古朝鲜延续,高句丽是扶余的后代,渤海国也是他们的政权。
所以东北从古就是朝鲜固有领土。书里强调,高句丽从公元前37年建国,领土到辽宁、吉林部分,甚至黑龙江。渤海国从公元698年建,到926年灭,也在东北东部。朝鲜人觉得这些政权是他们的祖先,东北自然归他们。

实际情况呢?扶余国公元前2世纪在松花江流域兴起,是东北民族,跟古朝鲜有联系,但不是直系。高句丽创始人朱蒙是扶余人,建国在鸭绿江中游,逐步扩张到辽东半岛。
公元3世纪迁都集安,427年迁平壤。国王如好太王碑记征服百济新罗,但没提中原。高句丽是东北地方政权,跟中原王朝时战时和。
渤海国是大祚荣建的,主体是靺鞨族,高句丽遗民参与,但不是纯高句丽继承。灭后遗民融入契丹。东北历史复杂,从新石器时代就有肃慎、东胡等族群,跟中原互动多。现代边界是清朝定下的,东北是中国领土,这些古政权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不是单一朝鲜的。

最劲爆的是朝鲜占领北京那段。书里写,高句丽40世纪后追击隋军,痛击侵略者,占领北京,还叫幽州。说高句丽军队射箭到幽州,万里长城都震了。
还说隋朝三次、唐朝三次入侵,都被高句丽打败。
历史事实是高句丽跟隋朝的战争从598到614年,隋炀帝三次亲征。第一次598年,高句丽王高元入侵辽西,隋文帝派军反击,高元求和。炀帝即位后想耀武,611年集百万大军渡辽河,在萨水被乙支文德伏击,大败。612年又百万大军,攻辽东城失败,补给断,退兵。614年第三次,规模小点,还是败。总共隋军损失巨大,导致隋灭。
高句丽是防御,没反攻过长城,更没到幽州。幽州是隋核心区,今北京,唐时也稳固。高句丽领土最远到辽东,没进河北。唐太宗贞观19年(645年)亲征高句丽,攻辽东、安市城,没拿下平壤,退兵。
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灭高句丽,跟新罗联手。这些是边境战,不是占领北京。
为什么朝鲜教科书这么写?主要是民族主义需要。小国夹在大国间,历史上有被侵略的记忆,像隋唐战争消耗他们国力。金日成时代开始改历史,找檀君陵,推大同江文明,目的是统一民族认同,抗衡中韩影响。韩国也争高句丽历史,2004年中韩争议,中国东北工程把高句丽当中国地方史,韩国抗议。朝鲜更极端,用来教育民众爱党爱国。现实中,这些观点在国际上不认,考古靠碑文、遗址,如集安高句丽墓壁画,显示中原影响。
话说回来,大家看历史得理性。朝鲜这些说法像精神胜利法,夸大过去安慰现在。但历史是共享的,东北亚民族交融,高句丽文化在中韩日都有痕迹。不是谁独占。维基上说,世界五大文明是朝鲜独创,韩国李基白教授评这是战略,把平壤当中心。但正统不是地理决定的,是文化方向。接地气点说,历史教科书常带偏见,美国书也美化自己。中国书也强调统一。关键是多看来源,别信一家。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