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反水了!ASML、荷兰光刻机供应商相继宣布,外媒:事情闹大了

荷兰光刻机圈彻底炸了!

龙头ASML带头,一众配套供应商集体“反水”。

嘴上喊着遵守美欧出口管制,暗地里疯狂给中国送设备、保部件供应。

外媒看得目瞪口呆,直言“事情闹得比预想中还大”。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供应链集体“反水”

ASML的“两面派”操作,从2023年下半年就开始了。

当时美国刚把DUV光刻机列入限制清单,ASML就开始了“清库存”行动。

从2023年底到2024年初,短短两个季度,ASML给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送了27台DUV设备。

这些设备型号都是成熟制程需要的主力机型,且数量比前两年全年的出货量加起来还多。

但有意思的是,荷兰官方的出口数据和ASML的财报压根对不上。

按荷兰官方的说法,2023年对华出口的双重用途产品才2.53亿欧元,中国连他们出口目的地的前五名都没摸着。

可ASML自己的财报里写得清清楚楚,同期从中国市场赚了近89亿欧元,而且中国还是它全球最大的客户。

这80多亿欧元的差额到底去哪了?

原来荷兰政府在2023年9月推出个“数据豁免”政策,名义上是保护商业机密,实际就是让ASML不用公开DUV设备的出口数据。

表面上跟着美国搞制裁,暗地里该出货照样出货。

到了2025年,ASML对中国市场的侧重更明显了。

第三季度财报一公布,中国市场占比直接冲到42%,眼看就要占半壁江山。

荷兰政府也很“配合”,悄悄把大部分DUV机型从出口管制清单里拿掉了,为ASML接着做中国生意扫清了障碍。

ASML之所以敢顶着美欧管制压力对华供货,底气不仅来自自身的市场判断,更离不开核心供应商的坚定支持,德国蔡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作为ASML的核心镜片供应商,2024年美国搞“供应链安全调查”时,蔡司直接说“不受影响,继续供货”。

2025年财报会上,CEO更是直言只遵守德国和欧盟法律。

公司近四成订单都跟中国有关,断供了股东不答应,生产线也得停。

为了保险,蔡司还扩建了欧洲工厂,一边囤镜片库存,一边加快生产,就怕政策突变影响对华供货。

除了蔡司这样的核心巨头,荷兰本土的中小企业则玩起了“曲线救国”。

这些给ASML提供机械部件、精密轴承的小厂商,表面上配合政府管制,暗地里却把物流路线改得七拐八绕。

先把部件运到越南、马来西亚的仓库中转,换个包装再发往中国,美其名曰“符合区域合规”。

合同里还加了“商业保密”条款,禁止客户泄露交货顺序和数量。

对于这一系列操作,外媒看得很透彻。

他们指出这已经不是单一企业的选择,而是整条产业链在政策边缘的默契配合:

ASML负责预判政策、提前放库存,蔡司等核心供应商保障关键部件,中小企业搞定最后的交付。

美封荷跟反吃大亏

那么,为什么整条荷兰光刻机供应链会冒着“违规”风险向中国靠拢?

这一切的导火索,其实是美国发起的“全面封堵”政策。

2023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变脸。

不光把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列入禁售清单,连DUV深紫外光刻机也不让卖给中国了。

消息一出,ASML股价应声暴跌,两天就蒸发了500多亿欧元,创下26年来最惨记录。

毕竟中国市场贡献了ASML近三成营收,这下订单全被卡住,公司高管只能苦笑着说“对华业务要遭殃了”。

可美国没见好就收,反而在2024年开始变本加厉。

先是不让ASML给某些中国客户修设备,到了2025年更离谱,ASML工程师想来中国调试机器,得单独申请许可证,一等就是三四个月。

这一折腾,国内不少芯片厂的设备故障率直接涨了20%。

同年10月,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又发报告,把ASML给中国供货说成“国家安全隐患”,还要求欧盟一起全面禁DUV出口。

这一下,ASML股价又跌了4%。

美国这么步步紧逼,不光让ASML日子难过,荷兰政府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2025年9月,它想学美国硬气一回,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

没想到中国反击来得这么快,商务部10月直接宣布限制安世的芯片出口。

要知道,安世七成多产能在中国,客户还都是大众、宝马这些欧洲车企。

中国限制出口后,欧洲车企出现芯片断供,大众狼堡工厂因此减产30%。

宝马慕尼黑工厂的交车时间从4周拖到了12周。

荷兰经济部很快收到一堆汽车行业的抗议信。

荷兰这才发现,自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反制与突围

美国和荷兰的封堵没把中国困住,反倒逼得中国拿出了更准的反制招,和更实在的技术突破。

中国反制第一步就掐住了光刻机的“命门”——稀土。

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出了个稀土出口新规:只要产品里中国稀土占比超0.1%,都得走严格审批。

要知道,光刻机核心部件离了稀土不行:

磁悬浮工作台得靠镝、铽才能有微米级精度,镜头也得用含镧的玻璃消除光学变形。

而全球95%以上的高纯度镝、铽都来自中国,提纯技术还稳。

ASML的CFO在财报会上嘴硬说“库存够”,可内部消息透出来,他们的稀土库存最多只能用8周。

想找替代来源?荷兰、日本企业去东南亚、日本找了一圈,要么纯度不够,要么提取技术不行,根本用不了。

现在ASML已经出现设备交付延迟的情况,供应链成本也涨了不少。

虽然短期能靠库存撑着,但长期断供的风险藏都藏不住。

彭博社直接说“稀土成了中国反制的王牌,半导体链条被卡住了关键环节”。

比起稀土反制,更让ASML揪心的,是中国自己搞出了光刻机。

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光刻机,2024年就能量产,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直接翻倍。

更关键的是,这台设备良率稳在80%以上,成本才是进口设备的七分之一。

中芯国际用上后,自家芯片良率还涨了一截。

这也意味着在成熟制程领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设备。

而且不光成熟制程能国产替代,高端光刻机和半导体设备的突破也在提速,正慢慢打破ASML的垄断地盘。

华为跟中科院联手搞出的EUV原型机Hyperion-1,已经进试产阶段了。

它用了LDP激光衍射图案技术,绕开了传统EUV的技术坎,效率比早期机型翻了一倍多。

长江存储靠自己研发的设备,做到了232层3DNAND闪存的小规模量产;

中微公司的蚀刻设备良率也冲过92%,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变化直接体现在市场上:ASML的DUV市场份额从之前的90%掉到85%。

别看就降5个点,意义可不小。

中国不再是只能被动囤货的买家,开始主动搞替代了。

说到底,ASML和供应商“反水”,不是阵营背叛,就是为了活下去;

中国搞技术突围也不是要脱钩,就是想在全球产业链里有平等说话的份。

未来几年,这个行业还会有更多变数,但有一点已经很明确:

靠技术垄断维持的优势注定不长久,只有开放合作,才能让半导体产业链真正稳定下来。

结语

当利益足够大时,再严密的封锁也会出现裂缝。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反水”风波,或许只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重构的开始。

参考文献:

1.海峡网:《再对华下黑手!美方被曝施压荷兰ASML:不准提供维修服务》2024-04-05

2.观察者网:《光刻机巨头ASML二季度业绩超预期,2026年恐难实现增长》2025-07-1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科技   光刻   荷兰   事情   供应商   中国   美国   蔡司   稀土   设备   反制   库存   部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