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观察丨这杯奶茶温暖了谁

7月1日起,南京、重庆等地地铁新规纷纷实施。与之相关,“南京地铁车厢内可以喝奶茶了”于当日登上微博热搜。



南京地铁新规将“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改为“禁止在车厢内进食(婴幼儿、病人除外)”,网友表示,终于等到南京地铁允许车厢内喝水、喝奶茶了。“口渴不用再忍,通勤路上多了一份小确幸”。



记者梳理发现,新修订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除对“饮食”的修订外,还将“禁止吸烟”细化为“禁止吸烟(含电子烟)”,并明确包装且符合携带行李规定的折叠自行车、无障碍用途的电动轮椅可以携带进站乘车。


重庆地铁新规,则对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禁止在轨道交通地面或高架线路两侧百米内升放风筝、无人机等。


轨道交通已成为重庆独特的城市地标,引来各地游客打卡留念,也给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带来更严峻考验,2021年就发生过重庆网红轻轨2号线被无人机撞击逼停的事件。媒体报道,事件起因就是游客用航拍无人机在轻轨线路周围抓拍美景引发的。



近年来,各地轨道交通部门纷纷出台相关规范,对运营要求全面升级,从列车时刻表的优化,到车厢空调温度的精细分区,从母婴室的设置,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设备的配备,每一项改进都旨在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与舒适度。


同时,不少城市也更加关注公共场所的乘车秩序和环境,加强了对乘客行为的规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等地均有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规定,而对于在地铁车厢内饮食和踩踏,各地也有明确要求。如《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提出,在地铁车站和车厢内禁止躺卧、乞讨、卖艺、吸烟、车厢内·进食等九大类行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则规定,在车厢内饮食、躺卧、踩踏座椅、擅自张贴物品和破坏环境卫生等影响运营秩序的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处以20元至100元罚款。


此次南京地铁新规,从“饮”到“进”,从“不能”到“部分能”,几处看似微小的调整,让市民的实际需求被看见、被解决,展现出了制度应有的弹性与温度,同时公众也给予了更多支持和包容。



从网友评论看,公众在肯定这一举措的同时,也期待共享更优质的公共环境。有网友就表示,新规非常人性化,但人多高峰时不建议喝饮料,洒在座位上地上很难清理。不少跟帖点赞,既然允许喝,咱就注意点。


城市治理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禁令,更需要人性化考量。当公众从一杯奶茶、折叠自行车的柔性管理细节中感受到关怀和暖意,建立起更深的信任与认同,将凝聚成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同心合力。多元交通出行的背后,终将是城市文明与治理智慧的双向奔赴。


作者丨记者 张梦怡

制图丨郭琪

责编丨张梦怡

审核丨连萌

监制丨陈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美食   奶茶   温暖   交通   重庆   轨道交通   无人机   城市   地铁   饮食   公众   轻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