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王晓斌 德州报道
在德州天衢新区一座占地70余亩的现代化食品工厂内,工人们身穿统一工装,拉链严格拉至领口处;车间里,使用多年的炒锅依旧锃亮如新,生产区域实现油水滴漏“零记录”;检验检测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对每批次原料进行各项检测;仓库里,打包装箱的调味品按照品牌整齐码放;厂区内的各个角落干净整洁……这是山东鼎味食品有限公司的真实写照。
从2013年落户德州至今,这家专注于调味品ODM/OEM生产的企业凭借对食品安全的极致追求,成为雀巢、太太乐、李锦记、草原红太阳、呷哺呷哺等十余家国内外头部品牌的核心代工伙伴,书写了一段“食安”强企的行业佳话。
“‘吃’,就是一个良心事儿。食品这个东西,不解决安全问题,企业永远走不远,也永远做不大。食品安全没有捷径。”山东鼎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振良的话道出了企业发展的真理。
公司建成投产初期和许多同行一样,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较浅,生产仅着眼于完成订单。
转折发生在2019年,这一年鼎味与联合利华开展合作,对方给出6个月的整改期让高振良第一次意识到:食品生产原来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当时才明白,国际品牌对法规、流程的要求细致到令人惊叹。”高振良回忆道。这也促使他开始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一年年底,高振良决定将公司转型为食安型企业。
2020年,当多数企业收缩战线时,鼎味却选择“逆势而上”,投资扩建2万平方米厂房,建成集检验检测、研发、智能化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基地。“新建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配备了20条智能生产线和12条机器人生产线,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每日最大产能达30000箱,满足订单繁忙时的生产需求。”高振良说。
此次转型中,公司取得FSSC22000、社会责任审核、FDA等国际权威认证。企业建立起覆盖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链条食安管理体系。
几年来,鼎味在“食品安全”这个课题上,已经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设防”,用细节筑起一道食安防线。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鼎味的生产车间没有地漏,高振良说:“我们这样设计是促使员工养成‘不往地上洒水’的习惯,从根源上避免污水滋生细菌。”这样的细节贯穿全厂区,如:下水道加装1.2厘米孔径的不锈钢篦子,防止老鼠出入;厂区通过环境管控实现“苍蝇计划生育”,从外围切断污染源;食堂用餐后,每人必须清理桌面及地面油污;作业指导书需经技术副总和高振良双签字才能生效执行……“通过这些规范实现心理暗示,让规范操作成为员工的本能。”高振良说。
转型同样体现在业务模式的升级。过去,鼎味的生产仅按客户要求代工;如今鼎味自主研发配方、生产的订单占比高达70%,与客户合作开发产品占到20%,代工生产仅剩10%。
产品的研发不仅关注调味,还注重数据指标、生产工艺、原料采购稳定性等方面。鼎味从研发阶段就融入食安考量,以热销的青梅花雕熟醉汁为例:从青梅鲜果到三年陈花雕酒的选用,每一步都锚定“新鲜与安全”。花生芝麻酱的原材料选用均来自优选产地,所有农副产品引入前都要做200余项检测,确保合格。
“我们要做‘自己可以吃的放心食品’,成为生产领域的‘隐形冠军’。”高振良表示,这是企业的信仰。在他看来,食品安全从来不是成本负担,而是立企之基、强企之本。鼎味近年来的业绩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公司业绩增长约25%,今年预计全年增长将达到30%,产值约1.78亿元。目前,鼎味单日产能稳定在3.5万箱左右,折合150至200吨。在调味品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鼎味真正实现了“淡季不淡”的逆势增长。
从昔日在行业浪潮中摸索前行的代工企业,到如今以“食安”为盾、以品质立身的行业标杆,鼎味食品以近乎“苛求”的细节管理和全员认同的文化浸润,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与价值的重塑。未来,鼎味食品将继续在调味品生产的赛道上深耕,用更严苛的标准、更智能的技术、更细致的坚守,为更多品牌筑牢食安基石。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