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之悦
编辑|睿之悦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东西其实也都是吃出来的病。
就比如接下来的几种食物,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可实际上剧毒无比,并且不少人也都已经中招。
那么,这些东西到底都是什么呢?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大家又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河豚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有一些人恐怕至今都不愿意相信——
一只圆滚滚、看上去呆萌可爱的河豚,竟差点把一个五十多岁的大男人送上“黄泉路”。
之前曾有过一个报道,一位名叫郑先生的中年人因为吃了一顿“看似高级”的河豚料理,结果被送进了急救室。
原因很简单——他把河豚当成了普通的鱼来处理,甚至连肝脏也没放过,直接一起吃了。
那么,郑先生怎么会接触到河豚呢?原来是因为一位老朋友出于好意,送了他一只河豚。
这位朋友也没多想,就觉得“这东西送人有面子”,再加上听说味道不错,便大方赠送。
而郑先生虽然听说过河豚有毒,但总觉得“那是加工不当才出问题”。
并且还觉得自己总不至于会出事,于是没多犹豫,就自己在家加工之后便煮了吃。
可让郑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在吃了河豚之后没多久,恶心呕吐的症状就随之而来了。
一开始的时候,郑先生还强撑着说:“吐出来就没事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面色发青,手脚开始发麻,呼吸也越来越困难。
家人眼看情况不对,连夜将他送往医院。好在经过一番抢救,郑先生最终也是脱离了生命危险。
而在这件事情中,一些人或许会以为郑先生是被“朋友坑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更关键的还是郑先生一开始就抱有的侥幸心理。
毕竟,一只河豚处理不当不仅可能会害了自己,也可能会误伤家人和朋友。
而在春季,也是河豚毒性最强的时候,尤其是卵巢和肝脏是毒素最集中的部位。
并且河豚的毒性,比氰化物还要强上千倍,还是没有解药的。
因此,也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口腹之欲,把命都搭进去。
将河豚交给专业的人处理后再食用,或者干脆直接远离它,才是真正聪明的一个选择。
蓝环章鱼
很多人再吃海鲜的时候,总想着新鲜才是硬道理,尤其是章鱼这种口感Q弹的食材,几乎是“硬菜”的选项。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一盘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章鱼,可能正悄悄埋藏着一个隐患。
在2023年的时候,一位网友声称自己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盘子里章鱼的身上有小黑点,便怀疑是蓝环章鱼。
那么,蓝环章鱼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而它又为什么会这么吓人呢?
蓝环章鱼的个头不大,在没有被煮熟之前,它身上的蓝色圆环特别显眼;被煮熟之后,斑点也会从蓝色变成黑色的。
而蓝环章鱼的毒性到底有多么夸张呢?这么说吧,它只需要释放0.5毫克的毒素,就能够让人中毒甚至是死亡。
更加可怕的是,蓝环章鱼的毒素在高温下也不会被消灭,因此就算是煮熟了也千万不能食用。
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又该怎么避免误食蓝环章鱼呢?
最关键的一点当然是认清蓝环章鱼的“脸”——蓝色圆环就是它的识别标志。
活章鱼时这些圈是发亮的蓝色,煮熟后虽然颜色会变深甚至发黑,但圈圈依旧清晰可见。
另外,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海鲜,尽量去有资质的大型超市,切勿贪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海鲜”。
最后,“不吃,是最保险的解决方案”。这句话虽然听起来保守,但在蓝环章鱼面前,它的确是最朴素但最实用的方法。
癞蛤蟆
在广东发生的一起悲剧事件,不禁令人唏嘘——一位中年男子王先生,因在家自行烹调并食用了从田里捉来的癞蛤蟆。
结果出现剧烈的中毒反应,送到医院不久后便因抢救无效而离世。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人可能会把癞蛤蟆和青蛙混为一谈,认为都是“水里来的、跳着走的、差不多的动物”。
但事实上,它们的区别可大着呢。癞蛤蟆也被称作蟾蜍,全身部位均有毒素。
而蟾蜍毒素中的成分轻者会导致恶心呕吐,重者会呼吸困难、多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
并且这种毒素在120度的高温下依旧不会被完全去除。
尽管在一些地方的人们讲究“以食补身”,但“野味=滋补”的观念早已被无数案例打破。
真正的健康饮食,应该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不是跟风猎奇,或者是相信无从考证的“偏方”。
苦杏仁
说起苦杏仁,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它味道发苦,或者认为“能清热润肺”,但却不知道它背后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苦杏仁中含有一种叫作“苦杏仁苷”的成分,一旦进入人体,会分解出氢氰酸——
这是一种剧毒物质,轻则会导致头晕呕吐,严重的甚至会呼吸衰竭死亡。
而成人摄入超过40粒,儿童只需超过5粒,就有可能会引发中毒反应。
虽然有些人会说“煮熟炒透就没毒了”,但事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如果是食用过量或者是处理不当依旧会十分的危险。
就比如在2014年,一个刚刚完成手术的中年女子原本状态稳定,恢复情况良好。
但却没想到在几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剧变将她永远带走。
而这起本以为是术后并发症的悲剧,在医生深入检查后,竟查出另有隐情——
女子并不是因为原有的病症,而是她过量的食用了苦杏仁。
她原本以为能够在手术后补补身体,却没想到大量的食用竟直接让自己的生命划上了句号。
最后,送给每位读者一句话作为警示:陌生的、奇怪的东西别随便往嘴里塞;
而如果身体一旦出现状况的话,也要第一时间去找医生别犹豫!
那么,大家对此又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蟾蜍、毒蘑菇、野河豚成“隐形杀手”专家提醒:春季慎食野味——央广网2025-03-27
三亚一游客险些吃到蓝环章鱼,科普博主:烹饪无法灭活河豚毒素原创2024-03-05 ·上游新闻
红星新闻——《浙江一地发布重要提醒:三人因食用河豚中毒》2023年03月24日
环球网——《女子每天吃苦杏仁抗癌 半个多月后不幸中毒身亡》2014年12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