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一个问题:当你十年没来西站,突然站在西客站南广场,你会用什么词形容现在的兰州?”
几年前,老兰州人还坚定认为只有城关区才配叫市中心。但如今,一种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兰州的城市中心正在悄悄“搬家”。
不再是单一的城关区,而是多个新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种变化绝非偶然,而是兰州跳出河谷困局、破解土地资源瓶颈的必然选择。

2025年3月,兰州官方一纸规划掀起千层浪:三滩被正式规划为与城关区“平起平坐”的核心区域,成为市级双中心之一。
有人欢呼“兰州终于跳出河谷困局”,也有人嘀咕:“一个曾经种菜养鱼的河滩片区,真能扛起城市未来?”

抛开争议,三滩的逆袭绝非偶然。如果说兰州是狭长河谷里的“一根扁担”,那么三滩就是这根扁担最关键的受力点。七里河、安宁、西固三区在此交汇,地铁1号线穿行而过,深安大桥、西津西路组成“黄金十字”。
反观传统老城,土地饱和、拆迁成本高企,而三滩的平整土地和延展空间,恰似一张白纸,任城市泼墨挥毫。
从“兰州新城”概念初现到国土空间规划落槌,三滩享受了近20年的政策红利。政府砸钱拆棚改、拓路网,引入万达城、奥体中心等百亿项目,配套西北师大附校、省妇幼医院,硬是把“城乡结合部”改造成“顶配新区”。

三滩之中的领头羊,非崔家大滩莫属。在兰州市第四版城市规划中,就已明确兰州城市中心西移,七里河区因而具备了“座中四联”的独特区位优势,逐渐成为兰州的新中心。
而崔家大滩则正在成为七里河的中心,因此有了“三心合一”的说法:兰州在中国的地理中心,七里河在兰州的中心,崔家大滩在七里河的中心。

崔家大滩的野心写在它的地标集群里。奥体中心一场演唱会、一次马拉松带动周边餐饮酒店爆单;万达茂体育、雨林、水乐园三大IP,年吸客千万,让兰州人周末不再“只有中山桥可逛”。
直线距离仅500米的奥体中心和万达城,共同构成了万奥商圈。年轻人来打卡,投资者来掘金,高净值人群抢滩高品质住宅,崔家大滩的“留量”正在反哺城市能级。
与其说崔家大滩在“抢戏”,不如说它补上了兰州商业文旅的短板。

2014年,曾经的货运枢纽兰州西站变身为兰州首个高铁枢纽站——西客站,正式开通运营,西客站片区定调大规划,新的时代正式开启。
十一年过去了,西客站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规模的路网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目前已有兰新高铁、宝兰高铁、兰渝高铁等多条铁路线密布,其直达城市包含北京、上海、天津等几十个主要城市。
截至2024年,兰州西站通车10年间共计发送旅客7495.3万人次。2023年4月29日,兰州西站发送旅客80391人次,单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
西客站不仅是连接兰州与其他城市的“价值线”,更是兰州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这种“高铁经济”为兰州这座城市交通带来的便捷度以及经济促进的作用,是任何因素都无法轻易比拟的。

兰州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发展,是城市扩张的必然选择。
在兰州市第四版城市规划中,就明确了三大市级中心的规划,七里河区作为兰州地理几何中心,以充足的土地储备优势突围崛起。
新版《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兰州“一河两山,三城多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三城”是指中心城区、兰州新区和兰州生态创新城,是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强化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区域。

万奥新中心的崛起,不是对城关区的“取代”,而是兰州从“单核”到“双核”的进化。老城积淀文化底蕴,新城释放发展动能,双中心协作才能托起“强省会”的野心。
对于兰州来说,多中心发展不仅是空间上的扩张,更是功能上的优化。城关区作为传统中心,政治、文化功能依然重要;七里河三滩板块成为新的商务商业中心;西客站区域是交通枢纽;而榆中片区则承载着生态创新城的使命。
这种功能分区的多中心格局,让兰州终于跳出了河谷地形的限制,打开了发展新空间。

兰州的“中心搬家”,实则是这座城市主动打破地理与空间的桎梏,从“单核聚集”迈向“多点开花”的智慧生长。这不仅是城市格局的重塑,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让活力遍布河谷,让机遇惠及四方,从而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篇章中,书写下兰州特有的韧性与风采。一个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的新兰州,正由此铺陈开来。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