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荣归故里,发现妹妹被迫做了别人的童养媳,急得出了一身汗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新娘子在花轿里自杀,外界议论纷纷,毛主席连写十文,舆论顿息》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军阀张敬尧荼毒河南百姓,毛主席忍无可忍,发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以一介书生之躯,将张敬尧陷于四面楚歌之中。

为了达到最终“驱张”的目的,毛主席还在1919年12月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常德、衡阳、郴州、广州等地,扩大驱张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其中,毛主席率领100多人的代表团浩浩荡荡前往北京请愿。

老覃早年写过《1928年,毛主席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小说里,作者是曾潦倒街头的乞丐》一文,文中提到的小乞丐许志行,就是毛主席这次上京途中结识的。毛主席侠肝义胆,古道热忱,后来将他携带在身边,关心照顾,培养他成为了一名大作家。

毛主席到了北京之后,积极活动,多方奔走,到了1920年5月,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由衡阳北撤,谭延闿、赵恒惕率部跟进,终于形成了毛主席早就预判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从湖南撤防北上,湘军湘人有联合驱张之势”的局面。

张敬尧丑态百出,最终匆匆逃离湖南。

“驱张运动”由此大功告成。

可以说,“驱张运动”成功的背后,灌注了毛主席的无数心血。

其中更有三次失去至爱亲人的巨大悲痛。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新娘子在花轿里自杀,外界议论纷纷,毛主席连写十文,舆论顿息》一文中提到了,毛主席最慈爱的母亲病故于1919年10月5日,为此,他不得不丢下手头上的所有工作,连夜徒步返回韶山料理丧事。

而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后,毛主席最为敬爱的父亲也抱病故去了。

不过,“驱张运动”在这个时候已到了最紧要关口,毛主席分身乏术,只能把父亲的丧事全部托付给大弟泽民,他本人率领代表团匆匆赴京。

到了北京,发现恩师杨昌济已沉疴多日,水米难进。

毛主席遂以半子半婿的身份侍奉在侧,仍恩师的病情并未能有所起色。

1920年1月17日,一代名师杨昌济最终还是撒手尘寰,溘然长逝了。

短短半年时间内,连接失去了三位至爱亲人,真是人间至痛,教人欲哭无泪!

不过,“驱张运动”成功了。

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爱情也水到渠成,他们成为了一对羡煞世人的神仙佳侣。

当然,毛主席这次赴京的最大收获,就是完成了思想上蜕变——彻底地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36年,毛主席在保安的窑洞里骄傲地对斯诺说: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20年7月,毛主席回到了长沙,与何叔衡、彭璜、熊瑾玎等新民学会会员和教育界人士方维夏、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职员赵运文等人发起了文化书社。

他本人影响力巨大,被湖南省教育会长兼一师校长易培基聘为一师附属小学主事,也就是校长,同时兼任一师校友会会长,后来还被易培基破格聘任为师范部22班国文教员。

那一段时光,他杨开慧,以及在附小读书的毛泽覃、赵先桂,还有同窗好友陈昌一家,同住在天鹅塘青山祠一所院子内,两家组成一个革命大家庭,合在一处吃饭。

到了1920年10月间,陈独秀、李达从上海寄来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详细通报了他们在上海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情况,要求毛主席在湖南也建立同样的共产主义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稍微熟悉一点我党党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我党的建党大业,就这样轰轰烈烈,风起云涌地开展了。

毫无疑问,毛主席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成为了滚滚历史长河中那一个最为优秀的弄潮儿。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学校放寒假后,他和毛泽覃、赵先桂回了一趟韶山老家。

一到家,没看见妹妹毛泽建的身影,便向大弟毛泽民问起了毛泽建的下落。

老覃在前面发布的《毛主席之身世:两位胞兄早逝,未识字已会赋诗,先祖为朱元璋部将》一文提到,毛主席的母亲文素勤嫁到韶山冲后,连生两男,均在襁褓中夭亡。

后来又生了两女,也都早夭了。

毛主席在《祭母文》中写“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就是这个缘故。

这里说的妹妹泽建,其实是毛主席的堂叔毛尉生的女儿。

毛尉生长年卧病,妻子陈氏患有眼疾,家境窘迫,领着5个儿女,艰难度日。

毛主席的母亲于心不忍,收养了年纪最大的泽建。

毛主席对这个唯一的妹妹,异常疼爱,回家不见,大为着急。

一问,才知道,毛主席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后,懂事的毛泽建知道自己没了依靠,便非常乖巧地回了她原来东茅塘的家。

毛主席看着比自己小了三岁的大弟泽民,理解泽民的难处,没有多说什么,匆匆跑到东茅塘去找泽建。

他见到了泽建的生母蔚生六阿婆,张口就问:“泽建呢?怎么不见她了?”

蔚生六阿婆悲苦无奈地说:“你父母都不在了,你叔叔也走了,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能把她嫁出去了。”

毛主席打量着这个家,这个家破败得不像样子,蔚生六阿婆和她年幼的儿子毛泽连基本的生活保证都没有。是蔚生六阿婆通过亲戚萧南庭把泽建嫁到了宁乡县杨林一个萧姓本家的家里做了童养媳。

蔚生六阿婆说,那个小丈夫的母亲很早就过世了,只有一个父亲,有几亩田地,家境还算不错……

毛主席听不下去了,打断六阿婆的话,说:“我要把她接回去。”

毛泽建自从到了萧家,每天做牛做马,度日如年,听说三哥来接自己回去,开心得一头扎入三哥的怀抱,哭得一时糊涂。


毛主席拍着她的肩膀说:“莫哭莫哭,三哥来接你回去了,再也不要做别人的童养媳了!三哥接你去长沙读书!”

毛泽建一边抹眼泪,一边使劲点头,说:“我听三哥的,三哥到哪儿,我就到哪儿去。”

毛泽建的小丈夫听说上屋场有人来要接走妻子,跑了出来。

毛主席一场下巴,对那人说:“我是泽建的三哥,我要带泽建去读书,你也一起去吧。”

那人呆呆地看着毛主席,过了半天,才说:“我要和家里商量过才行。”

然而,过了好多天,他都没有露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历史   荣归故里   童养媳   妹妹   发现   阿婆   韶山   北京   母亲   军阀   湖南   代表团   父亲   文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