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手表几乎是每对结婚的新人,必须准备的定情信物,三转一响,缺一不可。
而似乎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机械手表这条赛道,我国似乎一直都落后于其他国家。
当年瑞士的手表,凭借着精巧的外观和抗造的特性,位居各国名表制作行列榜首。
忍气吞声20年后,由我国成立的国货品牌在2022年,以高达2.5个亿的交易额,终于站上了世界钟表巅峰,成功的摆脱了一直被瑞士手表压一头的憋屈历史!
2021年11月4日,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GPHG)颁奖典礼上,一个中国名字让全场瞩目。
玺佳凭借原创设计斩获“挑战奖”,成为首个登上钟表界最高领奖台的中国品牌。
这并非偶然。
早在2019年,玺佳便已突破重围,击败瑞士老牌劲旅;2021年其“蓝色星球”腕表再获殊荣;2022年,同系列作品更因“融合人文主义与环保理念”,被日内瓦艺术历史博物馆永久珍藏。
这是中国腕表首次获此国际顶级机构认可,堪称全球钟表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不仅如此,玺佳的设计实力早已获得国际权威背书。2021年德国iF设计奖(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获奖名单中,玺佳凭借独特的原创设计力再次脱颖而出。
这些奖项背后,是玺佳对“设计成就非凡”理念的坚守——拒绝复刻,以原创设计打破中国钟表业长期“代工/复刻”的困局,向世界传递中国设计的创新力量。
而玺佳的成功,离不开创始人张建民近乎执拗的坚持。
高考时,张建民仅擦线考入西北轻工业大学(现陕西科技大学),这所当时中国轻工业领域唯一的重点高校。
入学后,他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成绩中游一路逆袭,毕业时竟成为年级第一!学校为留住人才,仅向他一人发出留校邀请。
工作稳定、薪资丰厚,堪称“铁饭碗”。
但张建民心怀设计师梦想,认定深圳是“设计摇篮”,1993年毅然南下,放弃了这条安逸之路。
初到深圳的张建民,还没来得及感受这座城市的热情,就屡屡碰壁,最后只找到一份印刷类平面设计的工作。
半年后,他实在无法忍受“专业不对口”的状态,果断辞职了。
辞职后的张建民招募了七八个年轻人,在一间普通套房里贸然创立了工业设计工作室。
创业初期的艰难远超想象,整整半年时间,工作室都没有接到一单生意。
团队七八个人挤在狭小的套房里,吃住办公都在这儿,最困难的时候,全靠张建民女友每月50元的生活费艰难度日。
半年后,张建民之前任职的平面设计公司有个客户,因为不满其他设计师的作品,便找到了他的工作室。
这对张建民团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完美完成了任务,而这单生意不仅让工作室活了下来,更让他们在业内打响了名号。
渐渐地,张建民的工作室就成为了深圳本地小有名气的设计基地。
46岁的张建民在深圳设计圈站稳脚跟后,拒绝了“混到退休领工资”的舒服日子,非要跨界去做手表设计。
然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一次国际顶尖手表展览会。
站在展会现场,看着瑞士手表几乎垄断了整个高端展区,从工艺到品牌溢价,都让其他国家的产品难以望其项背,张建民心里不是滋味。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难道就只能用国外的手表?我们明明有设计能力,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自主手表品牌?”
下定决心后,张建民开始钻研手表,从齿轮怎么咬合、机芯怎么组装这些基础环节开始,一点点摸索。
为了能拿到最专业的反馈,他还自掏腰包20万元,专门跑到伦敦去参加手表展,把自己的设计作品,递到专业人士手里,请他们提意见。
张建民称:“要做就做能拿出手的中国手表,要是连专业认可都得不到,怎么跟瑞士品牌比?”
到2016年的时候,他正式成立了自己的钟表公司,但初期销量远远没达到他的预期。
而张建民的转机来自一次认知觉醒。
就在他琢磨怎么补销售短板的时候,一次偶然听到的罗振宇演讲给了他启发。
罗振宇在演讲里聊到当时的销售渠道,提到XM平台是那会儿的头部渠道,用户基数大、转化效果好。
张建民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渠道吗?”
他当即决定,把XM平台作为重点,全力突破销售瓶颈。可这决定一出来,团队里不少员工都有意见。
面对员工“京东售价2380元→XM售价799元”的质疑,他提出颠覆性理念:“消费者即代言人——只要设计足够特别,购买者会成为品牌活广告!”
2017年,玺佳在XM平台直播中,十几分钟售出数千只,单日引爆全网,品牌彻底“火出圈”。
更关键的是精准定位。
张建民清醒认知:瑞士百年品牌在工艺、技术上沉淀深厚,玺佳若走“高奢路线”必处劣势。
他果断将玺佳定位为“时尚饰品”而非“奢侈品”,以“更优设计+中国制造”服务大众,既避开与瑞士巨头的正面竞争,又契合普通用户需求。
这一策略成效显著:2022年,玺佳GMV达2.5亿元,海外销售额占比高达45%(主力平台为YMX)。
疫情期间,多数行业受挫,玺佳却从三四千万元暴涨至2.5亿,彻底扭转了“外国人认为中国手表质量差”的刻板印象。
2025年初春的巴黎M&O展会上,玺佳的展台前人头攒动。
这个国际知名的家居设计展会首次迎来了中国手表品牌,而玺佳带来的最新系列产品,再次让人看到了中国设计的进步。
张建民站在展台前,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和设计师驻足交流,想起二十多年前在深圳套房里苦苦支撑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
从深圳的小工作室到巴黎的国际展会,玺佳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张建民团队从未停止产品迭代,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推动中国手表向“世界名表中心”迈进,最终能与劳力士、百达翡丽等顶级品牌并肩而立。
这个目标看似遥远,但从品牌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来看,并非遥不可及。
如今的中国钟表业,早已不是那个只能靠复刻生存的行业。
玺佳的成功证明,只要坚持原创设计、精准定位市场、勇于突破创新,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巨头抗衡。
从“三转一响”的时代记忆,到日内瓦领奖台上的国旗飘扬,中国手表走过了一条从追赶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逆袭之路。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