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圣保罗港那片繁忙的码头区域,一场因贸易误判而引发的“库存危机”正以惊人的态势蔓延。
200万吨大豆如小山般堆积,每日高达120万美元的滞港费,正无情地切割着巴西粮商的利润,曾经被他们视为“财富金矿”的大豆,如今却成了甩不掉的沉重包袱,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巴西方面对中国在全球大豆贸易中主动权的严重误判。
2025年,国际经济舞台上,中美关税摩擦不断升级,成为这场大豆贸易风云的关键导火索。中国果断出手,暂停美国大豆新订单,并于9月进一步中断进口,将采购重心暂时转向巴西。

从贸易数据来看,2025年1-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521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66%,部分月份占比甚至惊人地飙升至93%。这份“独家供应”的巨大优势,让巴西粮商陷入了盲目自信的深渊。
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大豆需求旺盛且缺乏其他选择,于是大胆地抬高报价。大豆单价从580美元/吨一路狂涨至650美元/吨,涨幅近12%,比同期美国大豆还贵66美元。
巴西的农场主和出口商在背后搞小动作,他们故意把大豆囤积起来,放出风声说大豆短缺,想借这个机会把价格抬上去,好多赚点钱。他们妄图凭借中国的需求缺口,实现“坐地起价”的美梦,全然不顾市场规律和贸易公平。

中国,作为全球大豆消费当之无愧的主力军,2025年1-9月进口量超1亿吨,占全球流通量的60%,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只能被动接受价格的“软柿子”。国内近百家油料压榨厂迅速团结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击力量。
按照1:7.2的汇率仔细计算,巴西大豆涨价后,每吨加工成本增加750元,这意味着加工一吨大豆就要亏损200余元。面对如此巨大的成本压力和不合理涨价,企业们迅速达成共识,集体取消了12月至次年1月合计800万吨的巴西大豆订单。
这一记强有力的“重拳”,直接击碎了巴西粮商的涨价幻想,让他们从盲目自信的美梦中惊醒。中国买家的这一果断行动,也让巴西主要港口圣保罗港出现严重拥堵,近200万吨大豆无法装载运出,库存周期拉长到6.8个月,还面临豆质劣变与仓储爆仓风险。

巴西的失算,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贪婪和短视,更在于他们忽视了中国提前精心布局的“后手”。早在2018年,中国就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启动了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如今,这一战略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乌拉圭今年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增长30%,俄罗斯远东新季大豆也将于11月中旬启运。全球采购网络多点支撑,让中国不再依赖单一供应源,有效分散了供应风险。
同时,中国的大豆储备规模充足,中储粮手握4500万吨大豆储备,足够全国使用三个多月,东北地区200万吨储备大豆可支撑数月需求。中储粮的轮换机制成为价格稳定器,10月份刚刚拍卖了4万多吨国产陈豆,11月还计划追加投放进口储备豆。

此外,中国在技术替代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不断的技术优化,菜籽粕、棉籽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已达15%,每年可减少数千万吨大豆的消耗。
这一举措从需求端有效降低了对外依存度,让中国在面对供应波动时更加从容。多项降低大豆依赖的农业技术也落地推广,覆盖了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从根源上破解了供应束缚,为中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9月22日,阿根廷宣布至10月31日(或出口额达70亿美元前)免征大豆及相关制品出口关税。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直接拉低了大豆到岸价70美元/吨。

中粮、益海嘉里等企业反应迅速,48小时内便敲定了130万吨订单,11月即可装船。这一系列高效的操作,轻松填补了巴西留下的供应缺口。即便2025年美巴仍主导全球70%以上的大豆产量,中国也已能够根据各国供应情况灵活调整采购节奏,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在全球大豆贸易的棋盘上纵横捭阖。
200万吨大豆在巴西港口滞销,这一事件成为了全球贸易的一个经典警示案例,中国的万亿级市场从不缺乏合作方,“互利共赢”才是长期合作的基石。
试图靠短期供应优势搞垄断涨价,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在全球供应链中,真正“离不开”的,是那些懂得尊重规则、坚守平等合作的伙伴。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和智慧的布局,在全球大豆贸易中掌握着主动权,引领着贸易新秩序的建立。
本文信源:观察者网《中国两天采购20船阿根廷大豆,美议员气炸:阿根廷背刺我们!》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159054198375158&wfr=spider&for=pc观察者网《大豆收割季将至,美农疯狂@特朗普:“五级火警”,没时间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418011289430545&wfr=spider&for=pc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