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后销量更好了?瑞幸涨价事件

观众老爷们,你们觉得,打工人的早晨,靠什么续命?在我看来,不是鸡血,不是梦想,除了嗷嗷待还的花呗之外,支撑我上班的,就剩一杯香浓的咖啡了。

但万万没想到啊,今年这才刚开始,我就喝到了辛酸的眼泪——公司楼下的瑞幸,它涨价了!

从前券后9块9,如今纷纷突破10元大关,甚至有人晒出了“32元拿铁刺客”的订单,更狠的是,不少消费者还反应,常去的店价格普遍有涨幅,换个没去过的新店,瞬间便宜两三块。

啊,这又涨价又杀熟的,瑞幸这是要效仿星巴克,掏刀背刺打工人吗?

根据笑容守恒定律,打工人笑不出来,那资本肯定笑的开心。

不同于咖啡涨价后股价暴跌的星巴克,瑞幸的涨价反而让它的股价连涨三周,不少投机客纷纷高呼“咖啡战争终于结束了!”

这一杯咖啡,咋还长了两副面孔?

库迪还在虎视眈眈,瑞幸咋突然就涨价了?

它的涨价是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

咖啡价格战,是不是要迎来终局了?

今天,咱们就来细品这杯瑞幸咖啡,看看它到底有啥谋划。

咖啡豆,变成“苦黄金”

面对消费者对涨价的质疑,瑞幸官方客服称“未接到统一调价通知”,还说“每家门店优惠活动不同,价格以 APP 显示为准”。对于最核心的问题,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对此避而不谈。

不少人猜测,这是因为今年咖啡豆价格疯涨的原因,两个产豆大国,巴西和越南,都因为各种原因,咖啡豆产量暴跌。

2024年11月25日,咖啡豆直接在全球期货市场上创下记录,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2024年累计涨幅更是达到70%。

国内的咖啡市场虽然有云南咖啡兜底,但肯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国际金融报》就采访过一位相关从业者,他反映,今年国内的咖啡豆每公斤涨了十几块。

由于饮料市场向来喜欢“原料涨价我涨价,原料对我影响大,原料降价我不降,我和原料不一样”这一套,这样看,瑞幸因为咖啡豆变贵而涨价,似乎合情合理。

但实际上,对咖啡来说,咖啡豆,顶多占十分之一的成本。库迪咖啡的创始人李颖波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曾表示。

咖啡成本的大头在牛奶、包装、果汁等地方,而这些原材料在2024年,都有不同的涨幅或者跌幅,加起来,其实是趋近于平衡的。

譬如,去年咖啡豆涨价了,但是牛奶变便宜了啊,在一杯咖啡中,涨价的原材料和降价的原材料,差不多能互相抵消。

所以,对瑞幸来说,咖啡本身的制作成本其实比较稳定,今年咖啡的涨价,不能把锅全甩给变贵的咖啡豆。

9.9价格战,瑞幸玩不起了

其实,这并非瑞幸第一次涨价,早在2020年,瑞幸就在完成第一次大规模扩张后,悄悄给价格涨了一轮。

只不过,上次瑞幸涨价是因为亏的太狠了,有多狠呢?

咱们看看2018-2020年瑞幸的亏损规模,2018年,瑞幸咖啡则为净亏损16.19亿元,2019年亏了31.61亿元。2020年,瑞幸咖啡的净亏损为56.0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77.25%。

三年累计亏损103.88亿元。

在这种压力下,瑞幸才进行了一波涨价,全线产品价格调整到了22-28元,所有单品基本都涨了2-3元,涨幅和今年相似。

面对瑞幸爆亏103亿的战绩,当时不少人都认为,瑞幸这波是完了,涨价不过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接下来就会像诸多消亡的快消品牌一样。

先是在消费者眼里沦为“又贵又难喝的刷锅水”,接着销量暴跌,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但瑞幸通过推出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爆款新品,来了个咸鱼翻身,涨价后不光没被消费者抛弃,反而销量暴增。

一年算下来,单店日均销量达到了350杯。等到2021年,瑞幸的全年净收入达到了79.653亿元,比20年增长了97.5%,正式在咖啡市场站稳脚跟。

而如今,瑞幸面对和局面和当年颇为相似,从2024年的财报来看,瑞幸去年营收虽呈增长态势,但背后却隐藏着利润危机。

先是第二季度,瑞幸净利润同比下滑13%。

第三季度,单季净收入首次破百亿,达到101.81亿元,同比增长41.4%,但单店平均收入却呈现下滑趋势。

运营成本节节攀升,利润更是惨不忍睹。

瑞幸大卖却利润不高,根本原因其实就两点,一是瑞幸在门店开的太快,截止到去年第三季度末,瑞幸的门店就开了足足21343家。

这么大的规模,各种成本肯定是个天文数字,还有一点,就是它和库迪打的“9.9 价格战”太凶了,让利润空间备受挤压。

在9.9价格战中,有数据显示,以瑞幸2023年和2024年全年门店端收入除以总杯数粗略计算,它们的平均客单价只有11元左右。

而在价格战之前,瑞幸的平均客单价是15元。相当于一杯少赚4元。

长此以往,盈利肯定大受影响。

但退出价格战,并不代表瑞幸输掉了这场对决,恰恰相反,在和库迪的缠斗中,瑞幸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虽然瑞幸这两年在9.9的大环境中艰难跋涉,但它却把门店数量扩张到了两万多家。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库迪目前有8723家门店,不到瑞幸的一半,且库迪于12月暂时叫停了“店中店”模式的招商,这意味着它的开店速度将进一步放缓。

瑞幸的门店数量已经远超库迪,再加密基本没有意义了。而且瑞幸的9.9优惠券也并没有绝迹,只要门店附近还有库迪,那瑞幸发券照样大方。

开头咱们说的,有消费者反应瑞幸杀熟,其实很可能是他经常光顾的瑞幸门店,挤死了旁边的库迪。

没了竞争对手,它才肆无忌惮的涨价,赌的就是你不会因为两三块的差价多跑一两公里去库迪的门店消费。

再加上,过去的两年,瑞幸已经在很多消费者心里塑造起了“商圈里性价比最高的咖啡”这一品牌形象。

所以,短时间内,涨价的瑞幸销量应该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我们可以大胆做出预测,对瑞幸来说,今年会有个大丰收,两万多家门店,坚固的品牌印象以及较高的饮品定价,这三连击砸下去,瑞幸指定能实现双赢,它自个赢两次。

大涨价时代,已经来临

其实,不止是瑞幸,如果说前两年餐饮界的主旋律是“9.9”与“穷鬼套餐”,从咖啡到奶茶,从汉堡到披萨,无一例外。

那今年,“涨价”就会成为餐饮品牌的版本答案。

咱们看看去年都有多少品牌涨价了,先是在7月,萨莉亚靠涨价冲上热搜,曾售价18元/份的牛肝菌鸡肉芝士烤饭,价格小幅上升至20元;售价11元/份的金枪鱼沙拉,价格上涨至12元。

9月,喜茶又主动表示想要涨价,不再继续打价格战,10月,星巴克更是在全球放弃价格战,卷不赢,根本卷不赢。

等到年底,就连咱们的低价之王,性价比冠军,蜜雪冰城,都在部分门店里把冰鲜柠檬水涨到了5元,2元冰淇淋涨到了3元。

和它们相比,瑞幸的这波涨价虽然让人不爽,但也在意料之中。

各大餐饮品牌的涨价,除了品牌方兜里钱不够了之外,还有个原因。

用高情商的说法是,“市场趋于稳定”,用低情商的说法是,“各大品牌把市场瓜分完了,它们觉得没有新品牌生存的土壤了,所以可以放心涨价。”

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堪称餐饮界的雅尔塔会议。

对消费者来说,也不全是坏事,首先,快消餐饮作为门槛非常低的行业,价格本身是比较透明的,这两年的价格战,也让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大幅提升。

所以,如果有人涨幅过于离谱,那它肯定会成为被淘汰出局的那个。

同时,打价格战极有可能衍化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在市场不稳定之前,只要有新人加入,各大品牌的低价游戏就会重新玩一遍,西餐界越来越小的汉堡和越来越差的品控就是最直接的后果。

一直持续下去,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卷到最后没有赢家。

这点放在咖啡领域也是一样,当各大品牌不把价格当作唯一的护城河的时候,会不会用更丰富的品类进行良性竞争,从卷低价变成在有限的涨幅里卷质量呢?

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当咖啡和各种饮品越来越贵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怀念曾经9.9一杯的便宜饮品。

在缺乏新鲜血液的环境里,任何饮品品牌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堕落成“又贵又难喝的刷锅水”。

希望这一天会晚点来,也希望下一个涨的,不再是某个品牌的产品价格,而是我们的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美食   销量   事件   咖啡   咖啡豆   价格战   价格   消费者   涨幅   品牌   市场   饮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