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关门40天收割全球?美股暴涨1.4%,狂欢背后是泡沫还是新机遇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经踏进第42天,刷新了历史最长纪录,11月12日这天,芝加哥、纽约等枢纽机场乱作一团,全美6%的航班直接取消,空管人员因无薪工作缺勤率飙到40%。

可就在同一个交易日,标普500指数逆势涨了1.4%,纳斯达克更是飙升3.2%,创下三个月来的最好成绩,80万联邦雇员凑不齐房租,4200万人领不到食品券,华尔街却用真金白银砸出的乐观行情。

网上吵翻天的“美国借停摆收割全球”论调到底站不站得住脚,这波涨势是该跟风还是该警惕?

这四十多天的停摆,给美国经济挖的“坑”比股市K线图的涨幅深多了,从10月1日至今,劳工统计局、商务部这些管数据的核心部门全歇业,本该按时发布的关键经济指标全成了“薛定谔的数据”,连美联储都坦言现在是“雾中开车”。

最要命的是就业数据彻底失真,原定于11月3日发布的10月非农就业报告,因为停摆期间调查员没法外出采集样本,现在连发布日期都没个准信。高盛已经给出了悲观预测,10月非农就业人数可能会减少5万人,这将是2020年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私营机构的数据更扎心,就业咨询公司挑战者的报告显示,10月美国企业宣布的裁员人数飙到15.3万人,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创下2003年以来的同月最高纪录。薪酬巨头ADP的数据也显示,10月下半月私营部门每周平均减少1.125万个工作岗位,劳动力市场的警报早就拉响了。

民生危机已经从“焦虑”变成“生存问题”。80万联邦雇员里,73万人被迫无薪上班,42%的人已经出现房贷或信用卡逾期。华盛顿州的扎切里·马丁在采访里说,现在每天要打三个电话确认食品银行的库存,家里的孩子已经好久没吃到新鲜水果了。

覆盖4200万低收入人群的食品券计划11月1日起就停发了,密西西比等州要到12月初才能恢复救济金,这期间不知道多少家庭要靠邻里接济过活。

长期的经济创伤更难修复。安永-博智隆测算,就算现在政府立刻重启,也有30%的中小企业因为现金流断裂撑不下去。摩根大通的账算得更细,停摆每天拖累GDP增速0.1个百分点,四十多天下来已经蒸发了1000亿美元的产值。

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到50.3,62%的受访者说因为停摆已经减少了非必要开支,这种消费收缩一旦形成习惯,会直接导致企业盈利下降,进而引发裁员潮,形成恶性循环。

这波股市上涨看着魔幻,其实是“宽松预期+科技股撑场”的结果,但里面的泡沫味儿已经很浓了。10月29日美联储刚降了25个基点,把利率调到3.75%-4.0%,还宣布12月起停止缩表,这个信号一放出来,标普500当天就涨了1.8%。

高盛立马跟风把标普500的全年目标调到5200点,说降息能抬升企业估值,但美联储内部早就吵成一团。12个投票委员里有两人投了反对票,有人觉得该降50个基点,有人主张维持利率不动。

点阵图显示,2025年的降息预期已经从四次降到两次,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说12月降息“远非板上钉钉”。这种政策分歧让市场特别矛盾,11月12日股市涨1.4%的同时,波动率指数(VIX)还在25以上的高位,说明大家心里根本没底。

真正的“定海神针”是科技巨头的业绩。英伟达刚发的财报太亮眼,四季度营收同比暴增262%,毛利率高达78%,股价当天就涨了3.2%,市值稳在2.8万亿美元。

苹果也靠VisionPro头显的预售好消息,股价涨了2.1%,市值重回3万亿美元。这七大科技巨头贡献了标普500指数60%的涨幅,但风险也藏在里面,它们的席勒市盈率已经到38.86倍,快追上1999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了。

那些蹭热点的AI概念股值得警惕,有个做AI绘画的初创公司,2025年营收才1200万美元,亏了800万美元,市值却在半年里涨了3倍,市盈率超过500倍。这种纯靠讲故事的股票,只要市场情绪一冷,跌起来比谁都快。

金融股的反弹也有点虚,虽然高盛三季度业绩不错,收入增了19.6%,利润增了37.1%,但这是停摆前的数据。停摆期间银行业的压力测试全停了,10月金融业还少了1.2万个岗位,现在的上涨更多是政策回归的预期,不是基本面真的好。

网上说“美国停摆还能收割全球”,其实是把资本流动的逻辑搞反了,停摆期间美元指数从102.5涨到103.3,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3%跌到3.9%,外资一个月买了1200亿美元美债,这不是美国主动“割韭菜”,是全球资本实在没地方去。

现在全球经济是“矮子里拔将军”,美国再差也比其他主要经济体稳。欧元区四季度GDP零增长,德国工业产出连跌6个月,制造业PMI只有43.2,早跌破荣枯线了。

日本核心CPI涨了2.3%,经济却没动静,日元兑美元跌到148:1,对比之下,美国三季度3.3%的GDP增速就显得很亮眼,资本自然往这儿流。

但这种优势正在变小,IMF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的占比跌到56.32%,创30年来新低,连续11个季度低于60%,美元霸权的裂缝已经很明显了。

新兴市场资本外流,根源是自己的问题,停摆期间印度外资跑了20亿美元,巴西跑了15亿美元,土耳其里拉贬了2.1%,但这些麻烦早就在了,印度10月贸易逆差240亿美元,巴西受大宗商品降价影响出口增速只剩1.2%,土耳其通胀飙到64%,这些问题不是美国停摆造成的。

反而很多国家在加速“去美元化”,中国和沙特的石油贸易本币结算占比到18%,印度和俄罗斯的煤炭贸易更是45%用本币结算,美元的收割能力早就不如以前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自己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收入最高的10%家庭消费占比快到50%,低收入群体却因为食品券停发、房租上涨,购买力越来越弱。

制造业PMI连续8个月萎缩,自4月以来丢了4.2万个岗位,移民政策收紧还导致劳动力短缺,这些问题都在削弱美国经济的韧性。资本现在流入美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是因为美国经济多强。

面对这波行情,别跟风瞎买,先分清哪些是泡沫,哪些是真机会,别成了最后接盘的人,必须躲的“雷区”是没业绩的AI概念股,除了英伟达、微软这些龙头,其他蹭热度的公司大多是“画饼”,就像那个市盈率500倍的AI绘画公司,跌起来根本没底线。

还有那些高估值的成长股,有几家新能源车企2025年销量跌了15%,就靠说“要转型AI”股价涨20%,这种脱离业绩的估值早晚会破。

依赖政策的金融股也不乐观,现在的上涨是赌政府重启后的利好,但10月金融业已经在裁员,美联储降息还会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长期不乐观。

美国政府停摆和美股上涨的这种背离,本质上是“政策预期撑起来的虚假繁荣”,等10月的非农数据、CPI数据这些“迟到的真相”陆续公布,市场迟早会回归理性,那些靠概念炒作的泡沫会破,那些有真业绩支撑的企业才能稳住。

对咱们来说,不用被“收割论”吓住,也别被股市的短期暴涨冲昏头,投资的核心还是看基本面,企业能不能赚钱,内需稳不稳定,政策能不能持续,这些才是最实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财经   关门   泡沫   政府   全球   美国   美元   数据   政策   业绩   资本   指数   印度   市盈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