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L.Y
最高法院判例让烂尾楼业主能停还贷了,开发商要背剩余钱,全国231万套房面临新变化。
江苏盐城的陆先生在2021年购入一套房产,支付了40多万元首付款,并向银行贷款70多万元。然而,开发商在收款后迟迟未动工,拖延了两年,最终直接宣称项目无法继续建设。
陆先生愤而将开发商及银行一并起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支持陆先生的诉求,裁定其无需继续偿还贷款,开发商需退还全部首付款及已偿还的19万元贷款本金,余下的贷款部分由开发商承担。
该案件已被最高人民法院收录进案例库,对全国法院具有参考价值。
早些年多少业主被“合同相对性”这五个字压垮——2018年就有判例逼着购房者继续为烂尾楼还贷,多少人扛着双重压力租房还贷,生生被拖进债务深渊。
盐城案直接撕破这种荒唐逻辑,认定购房合同和贷款合同根本是一体的。开发商收钱不交房等于整个交易崩盘,凭啥让老百姓背锅?
银行那些霸王条款被《民法典》497条当场判死刑,简直大快人心!
现在操作路径也清晰了:楼盘停工超期复工无望的,赶紧联合业主起诉。记住把开发商和银行一起告,申请查封开发商土地和未售房产。
不过现在政策也有变化,国家准备推现房销售,2025年开始试点,以后买房至少得是盖好的房子。买期房的人要注意了,得确认钱是不是打进了监管账户,不能让开发商随便挪用。
某些地方还在想办法保交楼,让开发商先复工,而不是直接让业主退钱。这得看当地怎么定政策,要是选房子最好挑信誉好的开发商,查查他们有没有欠很多债或者打过官司。
法院这次明显向着购房者,但能不能拿到钱还是看开发商的情况。新规只是给了维权的路子,实际执行起来还得一步步来。
打官司这个过程,说实话挺磨人的。像昆明那些业主似的,楼盘拖了十年还是个大坑;或者像大连那位老哥,没办法只能搬进没水没电的毛坯房里硬扛。
过去法院有时候还会让业主接着还贷,现在新规下来了,业主确实不用硬扛月供了,但得自己请律师去法院起诉,而且必须把开发商和银行一起告了才行。
但光打赢官司还不够,最好还要想办法把开发商还没卖的房子或者土地给“冻住”,也就是财产保全,不然等执行的时候,开发商账上可能早没钱了。
我花钱买房,银行贷款给我,我把钱给了开发商。现在开发商跑路了,房子盖不下去,我不仅拿不到房,还得继续给银行打工,为一堆永远不会属于我的钢筋水泥,背上一辈子都甩不掉的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法院的判决逻辑就是如此。他们认为,购房合同是跟开发商签的,贷款合同是跟银行签的,这是两码事。开发商违约,你去告他。银行的钱,你得照还。
这种“各论各的”,无异于在受害者的伤口上,又狠狠撒了一把盐。它让无数普通人,在失去家园的痛苦之上,又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转机,出现在江苏盐城。2021年,一位陆姓业主买了套期房,首付付了,贷款办了,就等交房。结果,开发商没撑住,项目停工,彻底烂尾。陆先生一怒之下,把开发商和贷款银行一起告了。
法院判了:购房合同解除,开发商不仅要退还陆先生的首付款和已经还过的月供,最关键的是,剩下没还的贷款,也由开发商来承担。
这背后是一条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逻辑链:开发商的违|约,是“根本性违约”,直接导致买房这件事彻底泡汤。作为购房合同的“附属品”,贷款合同自然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这个案子,后来被最高法盖章认证,成了指导全国的典型案例。珠海、连云港等地接连出现的类似判决,都在告诉我们:那个让购房者独自承担所有恶果的时代,正在过去。
法庭上的胜利固然可喜,但对很多业主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一步,是执行。这才是真正的硬仗。
道理很简单,能把楼盖烂尾的开发商,大概率已经是个空壳子。它的账户,可能早就被各路债主掏得比脸还干净,剩下的资产,不是被抵押,就是被层层查封。
你赢了官司,拿到了一纸判决,可开发商两手一摊,就是没钱。法院也没办法凭空变出钱来。
等待资产处置、拍卖、引入新的投资方……这个过程,耗上三五年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业主们赢了道理,却赢不回真金白银。
更复杂的是,地方政府的态度往往很微妙。相比于支持业主退房退款,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保交楼”。因为楼盘复工,能稳住就业,稳住市场信心,避免更大范围的恐慌。
在这种“大局”之下,业主个人的退款诉求,有时就得让位于项目整体的盘活。是继续等待一个不确定的交房日期,还是走上那条同样不确定的退款诉讼之路?这成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现房销售”试点。从图纸上的承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所见即所得,这无疑是釜底抽薪的一招。到2025年,预计会有三十个省市启动现房销售。
对于存量的预售项目,监管也在拧紧阀门,确保购房款能老老实实地待在保险柜里,直到房子建成。
这些改变,会让未来的购房之路安全许多。但对于已经存在的烂尾楼,和那些仍在监管边缘疯狂试探的项目,风险并未消除。
所以,买房这件事,无论何时,都别丢了那份小心翼翼。考察开发商的背景,查查它是不是官司缠身,债务累累。能买现房,就别碰期房。毕竟,握在手里的砖头,远比画在纸上的饼,要靠谱得多。
法律和市场的风向在变,但自己的血汗钱,最终还得靠自己看紧。毕竟,在签下名字的那一刻,赌局就已经开始。
信息来源: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