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致癌衣服”,有害物质超标20多倍,看完赶紧自查衣柜

我图它便宜,它却想要我命!

今年央视曝光的“夺命衣服”事件,瞬间揭开了不少纺织品市场丑恶的嘴脸。

而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服装背后,竟然潜藏着多种含量超标数十倍的致癌物质。

那么,这些致命物质为何会出现在日常衣物中?

“夺命衣服的潜在危害”

央视一则关于“夺命衣服”的曝光在消费市场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众多消费者们纷纷开始担忧自己日常穿着的衣物是否也暗藏危机。

而报道中提及到的衣物里,所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和甲醛等有害物质全部严重超标,因此它们也被贴上了“健康杀手”的标签。

不仅如此,这些衣服所含的致癌物质可能会通过皮肤逐渐侵入人体,如果长期穿着此类衣物会大大增加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风险。

尤其是对于皮肤较为敏感的人群危害更大,而衣服上的有害物质还可能影响体内的分泌系统,导致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甚至在大批次的质量检测中,这些看似款式新颖、价格低廉的衣服都暗藏了不少风险,一部分衣物中的致癌物质含量竟然超出国家标准的20多倍。

这不仅触碰了生产产品质量的底线,也危及到了每一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然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和甲醛早就被明确列为了一类致癌物,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逆转性。

其中联苯胺作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具有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的特性,这就意味着普通的水洗晾晒根本无法将它们从衣服上去除。

一旦人体皮肤长时间的与这类物质接触,就会透过表面进入人体内部从而引发各种恶性肿瘤。

更吓人的是,它们的潜伏期可长达10-20年左右,而且发病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不过甲醛超标也是纺织品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隐患,它作为一种常用的原料被广泛应用于衣服的固定颜色和防腐处理,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衣服的外观质感,还能延长使用寿命。

但是甲醛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刺激性,当含量超标时它们就会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有害气体,从而导致消费者出现一些红肿过敏的反应。

所以我们在买衣服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筛查,做到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科学购买合格衣物”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衣物时有一个固定的筛查准则,可以更好的避免买到存在健康隐患的衣物。

洛阳网的报道

所以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查看纺织品是否标注有完整的产品名称以及成分含量等信息。

如果是购买婴幼儿衣物必须要达到A类标准,而成人的贴身衣服则要达到B类标准,万一在购买时发现衣物没有标签和安全类别,就要果断放弃这类产品。

其次通过嗅觉也可以更好的判断衣物上面是否还有残留的有害物质,如果在网上购买的衣服打开包装又一股刺鼻的味道,说明它们可能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

并且我们要优先选择正规商场、品牌的的店铺进行挑选,避免在一些小摊子上买到三无产品。

“夺命衣服”的曝光既是对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警示,也是对纺织品行业的严重敲打,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升级。

各个企业应当加强质量管控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让消费者穿得安心、用得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养生   衣柜   有害物质   央视   衣服   衣物   甲醛   消费者   物质   纺织品   含量   健康   染料   芳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