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研那么强,为何造不出全球性软件?2大死穴,中国当警醒

今年2025年诺贝尔颁奖,就有两位日本人荣获,着实让人赞叹不已。

而且,这也并非第一次同年度获奖2项及以上,2002年、2008年、2015年也都是日本双诺奖的高光时刻。

不过也有人质疑:日本科研做的不错,怎么在软件行业上却没有造出一款全球知名的软件?

日本软件行业,为何最后没落呢?

要知道,在过去20年,日本在液晶、光伏、半导体、手机、电动汽车等几乎重要领域都能做到技术领先,甚至部分有的可以说是全球第一。

然而,明明基础科学做的挺好,掌握众多领先技术的日本,却在软件行业仿佛被诅咒,不断失去话语权。

而曾经有一批日本专家就对此做了长时间的分析,经过长时间追踪分析,他们发现日本的软件行业本来有机会赶超美国的,但是最后没落了。

他们分析了有两大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一方面,日本的企业不太愿意优化自己的管理流程,不愿意按照标准软件设定好的流程来执行,造成软件公司需要做大量的二次开发,去适应企业的一些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一个标准的ERP或CRM系统,可能在尚未交付之前就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

而且日本人思维比较缜密,每一个都非常抠细节,这种思维模式在需求多变的软件行业是不适合的,毕竟软件需求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而另一方面,很多日本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喜欢组建自己的 IT 团队,自己来做,甚至成立自己数字化的公司,这主要是出于数据安全和核心业务保密的考虑。

这也导致了不少日本软件企业丧失了应有市场。而本身因为年轻人口不足。其他科技行业有过于耀眼,即便有些意向人群也会被其他知名公司给吸引走。

然而,这两点与咱们目前国内的软件行业是何其相似。

日本民众AI使用率只有26.7%

当标准化无法满足深层次需求,随需而变的技术方案成为关键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软件市场共性也反映了个性化数字化时代的必然性。

这也源自于企业核心管理逻辑发生深刻性转变,从原先“让企业适应标准化软件”变为“让软件随着企业生长而灵活演变”

毕竟市场波动较大,企业业务需求也会时不时随之调整,这也导致了原本标准化的软件产品无法满足企业所需,数字化发展需要往个性化进行转变。

因此,正当中日企业无法为僵化流程牺牲自身特色时,一款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需求平台便是企业刚需。

而像Eversheet这类无代码开发平台,正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让业务人员无需在任何编程技术支持下,也能够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像搭积木式快速配置自己管理系统。

也正因结合了“标准化产品的效率”“定制化开发的灵活性”的统一,数字化也能够成为赋予业务创新的内生力量。

#日本诺贝尔奖##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怎么转#

文/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科技   日本   全球性   中国   科研   软件   企业   需求   行业   业务   日本人   流程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