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爱美,似乎是天性使然。
如果自己的相貌不够漂亮,那就用身材来加持、用妆容来加分、用珠宝项链来装点。
下到十几岁的女生们手上五颜六色的手串,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耳朵上的金耳环、
手臂上的银镯子,首饰的魅力对于女性来说简直是无法抵挡的。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气质的女性来说,装饰物反而成为了最大的累赘。
“央视最美主持人”董卿可谓是颜值与能力的双重代表,回想过去曾经在电视上见过的董卿,
我们只能记得她明媚大气的外表和沉稳动人的声音,什么时候记得她曾经穿金戴银,将身上挂满首饰?
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中,董卿最常穿的就是素色西装和纯色衬衫,手上没有手链、脖子上没有项链,
有时候甚至不带耳坠,全身上下没有多余的坠饰。

但是在我们的印象里,她仍然能诠释好每一个书本片段里的含义,用深厚的主持功底将我们带进节目之中去。
这并不是在说,不戴首饰的女性就一定有能力、出淤泥而不染。
而是在说,当一位女性手上没有手镯手链、脖子上没有项链,那么她在这三个方面就会非常特别:
记得前段时间看到了这样一个热搜:“宝石的火彩”。
说的是真正昂贵的宝石,会因为切面较多,在光线的照射下因为色散效应将白光分解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光谱,
并将其折射成绚丽的光彩,这样的光彩就叫“火彩”。

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说:“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是富贵的光闪瞎了我的眼。”
很多首饰的佩戴,不论是钛钢、金银还是宝石,总归来说是一种身份表达的信号。
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来告诉外界,我的身份是什么样的、我的财富是什么样的、我的爱好是什么的、我的品位是什么样的。
就像普通的小女生只是爱美,就戴一些手链手环;信玄学的人戴上幸运物,希望保佑自己平安顺遂;
喜欢潮酷风格的人戴上金属制品,代表自己的审美和品位。

而富人家就比较简单了,他们戴的是身份地位,是常人无法欣赏的,像“宝石的火彩”一样的独特性。
如果一个女性完全不配带这些常见的“身份符号”,那么她其实就是在拒绝和远离这些太过普通的身份表达方式。
这样的人往往更注重“自我”本身,拥有着更强的内在自信,而不需要通过外界的眼光和评价来塑造自我形象。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品位”,她们也自有决断。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他们的自我认同水平较高,对自己也有着更客观地审视和评估,
不会因为一串首饰认为自己更高贵,也不会觉得没了装饰物自己就平凡普通。
如果你的公司现在突然入职了一个年轻女生,每天手上戴着各式各样不同的手链、戒指,
脖子上是金光闪闪的项链珠宝,背的包包、穿的衣服也都是大牌,你会怎么想?

“来上班还打扮成这样,也不知道心思用在工作上没有。”这样的想法或许就是大多数人产生的念头。
诚然,我们出门在外,需要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管理,有时候装饰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过多的装饰就成了赘余,也成为了他人不信任你的标志。
而如果一位女性,每天收拾得干净利落,衣着得体没有多余装饰,看着就大方爽朗,也能够给人一种对工作得心应手的感觉。
心理学中将自我分为“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内在自我”就是个体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情绪、思维、价值观等等,
是我们独处时或者面对亲近之人时不加伪装的自我。
而“外在自我”则是个体呈现给外部世界的形象,是我们为了融入社会、满足他人期望等等需求创造出来的一个面具,
它关注的不是真实,而是社会认可、人际关系和物质成就。
那些不爱戴手链、项链等等装饰物的女性,她们更愿意经营的是内在自我,更关注“我是谁”,而非“别人希望我是谁”。

她们愿意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有信心不通过装饰物来辅助也能展示出自己的能力,
所以在形象管理方面,她们没有花花绿绿的饰品,也自会有一番大气得体的独特感。
其实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简化生活的“断舍离”,是要慢慢丢掉原先不穿的衣服、扔掉家里不用的东西、断掉无意义甚至有毒的社交。
他们会认为:“都是花钱买的,扔掉不浪费吗?现在社会里什么都要人情,断了来往,万一有事求人家怎么办呢?”
但其实,“断舍离”断下去的,不是物质,全都是自己的精力和情绪。
衣服虽说不穿不用洗,但总是占地方,还需要在柜子里放上樟脑球,隔几年拿出来晒一晒;
那些无用的社交关系,不仅不会为你带来情绪价值,有时反而还会给你带来负面情绪。

而首饰珠宝就像衣服和社交一样,同样会占用我们的精力,就比如某天出门,衣服要如何搭配?配上哪一套首饰?戴上哪一副耳钉?
心理学中有一个“认知负荷理论”,它说的是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时需要耗费认知资源,
而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一旦枯竭,只能通过休息来恢复和补充。
平时不戴首饰的女性,意味着她们已经在逐渐简化自己的生活、减少每天出门需要做的决定,
从而将注意力和认知资源全都放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去。
这就是当今我们提倡的“反消费主义”,也就是追求内在的充实、倾向于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填充饱满,

而不是在自己身上堆砌装饰,反而占用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时候,干干净净没有饰物,远比刻意装饰更能显示出品味和力量。
因为小众和独特不能代表个人的价值,只有忠于自己、敢于直面自己最真实一面的人,才算得上真正发掘了自我的价值。
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不靠外在的点缀和他人的目光获得信心,而是依靠自己脚踏实地学会的技能和经验,告诉自己:你很独特,不需证明。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