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退休后的生活,你不需要无欲无求
退休,常常被描述成“躺平”的开始,似乎只有无欲无求、与世无争,才算是真正活明白了,才能真正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
我退休有20个月了,接触许多同龄人后,发现真正的幸福,不是熄灭欲望,而是找到让自己持续燃烧的热爱。
无欲无求不会让人年轻。
而有欲有求,才能让人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向上的动力。
不信你看,周围生活中,凡是生活有目标,有事做的退休人,身体和精神状态普遍都好;反倒是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更容易在身体和精神上出现问题。
退休后的我开始做自媒体,享受不断学习的过程,以及做事过程中获得正反馈的感觉。
自从做了自媒体,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过程,让我拥有更多安全感,以及对生活的掌控感。
正是不断向前走的过程,让我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感受到人生的丰富多彩。
02:退休后唯一重要的事,是做自己
做自己,就是找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去满足自己。
一个人长期以来,所持有的价值观和坚持的某些习惯,有些是成长过程中外部强加的,有些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生命诉求。
存在主义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说:退休后的自我探索,实质上是“去除层累的虚假自我”。
这时候离开职场,卸下了社会角色,需要进行自我身份的重塑,而前提,要做到两方面:
一是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模式。
比如我自己,每天睡够几个小时,才能让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每天什么时间段,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连续最长工作几个小时,是自己的临界值。
当感觉到疲惫时,什么活动能够让我更快地恢复能量;对于独处与社交,如何划分各自比例,才能让我处在更舒服的状态。
清楚自己的身体模式,会让我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是清楚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
比如: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喜好是什么,我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我的情绪模式是什么。
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清醒的自由——不被潜意识的惯性反应所操控,能有意识地选择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
找到这两种模式,我们才能真正回归到做自己。
03:人生永远没有最晚的开始
50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已年过半百,怕是这辈子什么也做不成了。
再想想55岁退休时,如果能在一个领域内已做了5年,怕是已经成为半个专家了。
55岁时,我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但想到60岁时,有些人才刚刚退休,当很多人在退休后还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已经在一个行业内有十年经验了。
这样想想,似乎一切都来得及,现在并不晚,一切皆有可能。
从接触自媒体到现在,时隔近七年,这七年中,我在新媒体领域中摸索实践,走过无数条弯路,也在不断试错中,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虽于中途走走停停,到现在,依然算不上佼佼者,但坚持的过程,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改变,也看到了人生的无数种可能性。
所以,我想对所有认为已来不及的退休人说;永远没有最晚的开始,只有停滞的自己。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