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中国·齐鲁记》解码齐鲁大地三大文化符号

“一山一水一圣人”是齐鲁大地的三大文化符号。从秦皇汉武的封禅大典到百姓的登山朝拜,泰山见证了怎样的治国理想与精神传承?五千多年来,黄河如何在齐鲁大地上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史诗?“河山带砺”这一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认同?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如何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7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齐鲁记》第五集《山河见证》,带你一起解码齐鲁大地三大文化符号。

△山东青岛琅琊台遗址山顶建筑基址

△琅琊台遗址示意图

山东青岛琅琊台遗址,三面环海,山形如台,海拔180多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确认遗址中心主体为一处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高台建筑基址,距今约2000年。这座建筑究竟因何而建?《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此,驻留达3个月之久。秦始皇在此长时间驻留是为了什么?

△“八主祭祀”位置示意图

在山东,有个古老的祭祀风俗——“八主祭祀”。古人观测星象认为北极星居于天穹中心,众星环绕其旋转,于是在齐鲁大地上选择八个点描摹宇宙的结构,并建立“天、地、日、月、阴、阳、兵、四时”八祠,琅琊台正是其中“四时主”的祭祀场所。琅琊台为何如此被看重?秦始皇选择遵循齐鲁传统在此祭祀天地,背后是否还有更为重要的目的?

△山东泰安泰山

△山东泰安岱庙秦泰山刻石

△秦泰山刻石残字

泰山是齐鲁大地乃至华北东部的最高山脉,距今3000万年左右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它在五岳之中并非最高,却被称为“五岳独尊”。

泰山之巅的玉皇庙中,有一座古登封台。相传这里就是秦始皇举行封天之礼的地方。泰山南麓,岱庙东御座大殿前,有一块残碑,依稀可辨“臣去疾臣请矣臣”7个完字和“斯昧死”三个残字。这是秦始皇东巡至泰山唯一现存的实证,内容旨在宣扬其统一天下的功绩。泰山封禅活动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文化与思想理念?泰山刻石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山东泰山玉皇庙无字碑

在泰山玉皇庙门前,立有一座四面体的无字碑,由何人所立一度被认为是千古谜团。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此碑应为汉武帝所立。无字之碑是否另有深意?汉武帝与泰山,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山东曲阜尼山圣境孔子像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始终稳如泰山。泰山因孔子的登临,又被赋予了怎样的人格与精神象征?

△黄河山东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地处黄河下游的齐鲁大地,是黄河入海的最后一站。滚滚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淤积于泰山南北,造就太行山以东千里沃野,孕育了瑰丽的东方文明。据《汉书》记载,“黄河”之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论功分封列侯,剖符为凭,并立下誓言:“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这是成语“河山带砺”的来源。“河山”作为中华民族关于国家疆土的称谓,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意蕴?正在构建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未来将以何种创新姿态,让黄河文化焕发新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旅游   齐鲁大地   齐鲁   中国   符号   文化   泰山   黄河   山东   孔子   河山带砺   遗址   祭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