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红军在老牛湾的那些事——记住历史

1933年红军在老牛湾(现清水乡土塘村)的那些事,据杨德益、陈善义老同志的回忆。(陈善义和杨德益是同学。陈善义曾任南京科技大学教授,现退休居住海南。杨德益原就职于重庆石油学院,后调往重庆检查院,退休前为处级干部。)

青观山上,我太熟悉了,小时候我经常上山割草。1933年,红军来到青观山,大约驻扎了一年。老牛湾的地势复杂,人烟稀少,树木多,石头多,路难走。曾有顺口溜(民谣):“老牛湾条件差,不是上山就是下。不是弯腰,就是爬。田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滚个石头到山下,都要等到太阳落。”红军之所以选择来到这里,就是因为这里人烟稀少,自然条件差,较为隐蔽,上山只有一条栈道,易守难攻。

站在青观山寨门观看四周几十里,连接营山、新店、回龙、封窦、青山、绿水、安固。听我父母说,当年红军就在这些地方驻扎。每天晚上,远远地看见有灯火,听到有众人说话的声音。只是那些人说的话听不懂,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饭吃饱了就各自回家了。

因为那个时候对红军大都不是很了解,加上国民党诬蔑红军为土匪,产生了许多关于红军的谣言。有好些人,特别是有钱人家,都特别害怕红军,听说红军要来了,吓得拖家带口都跑了。一些听信谣言的老百姓也带着家人走了,跑过嘉凌江到了南充那边。

杨德益(现年87岁)口述:我小时候常常看到我们山上那些石岩上有些文字,总爱问大人是怎么回事?大人开始总是很神秘的样子,不跟我说这些事。在我进入营中时,大约有10多岁了,父母和年纪大一点的人才讲述起那些点点滴滴的经过。

老牛湾地处营山至通南巴的要道(过去叫栈道),那里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杨家主人叫杨承续,妻子叫杨伍氏,两人育有4男3女。老大叫杨家孝,杨家孝腿不方便;老二叫杨家悌,老三叫杨家忠,老四叫杨家信,连起来就是孝悌忠信。四兄弟都没上过学,就守着山里的地和少量的田地度日。这里地处青观山半山腰,条件很差,整个湾就住着这一户人家,很少会有人来这里。

红军住过的房子

1933年,大约9、10月,来了3个穿着士布衣裳的人,想在此住宿,山里人热情,就同意了。晚上,一大家子和来的客人一起吃饭,大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后来才知道他们是红军,杨家人看红军待人很和善,就将家里养的一头猪杀了送给他们改善伙食,但他们不白吃,给了两块银元作为买猪的钱。

就这样,他们在杨家住下,白天就出门去,到附近向群众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在墙上刷标语,在石岩上刻字。石岩上,墙上那些字就是那时候,红军用毛笔写好,再用钻子刻上去的。红军在石头上刻字时,还让杨家老幺杨家信同他一道磨墨(当时磨墨的砚台现保存在刘松柏家)。在山石上刻字时,杨家信拿着红樱枪站在高处放哨,看有无人来。

红军刻的标语

石头上的文字有的现在还能看到。有的石头因为风化严重,己经不存在了。但杨家信还记得一些,如:打倒国民党和一切反动派!分田、分地给穷苦人民!不要怕,我们一定会回来的!红军必胜,国民党蒋介石必败!国民党甘心卖国,帝国主义才敢入主中国!赶走帝国主义,必须推倒国民党!……

渐渐地,老百姓都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保护老百姓利益的。一些原来听信谣言,跑到外面去的人也陆续回来。

住在这里的红军还买了很多粮食,有谷子,麦子,就放在杨家院子。杨家有石磨、石碾子,石擂子,这些必要的工具都很齐全。他们买来的谷子就用这些工具破成米,将麦子磨成面。红军还请当地的老百姓把粮食送往新店,送粮的人还管饭吃,并结算工钱。我父亲陈学古曾帮红军送过大米、生猪到新店政治部,红军还招待他们吃过饭。

后来红军要北上,队伍开走了。之后,又有一支队伍在此住了一段时间进行休整。红军官兵一致,都穿着一样的衣服,磨面、推擂大家都动手,看不出当官的和当兵的有什么区别。他们还在地坝边的两棵柏树之间绑上竹子,在竹子上面翻转转锻炼身体,现在叫单杠,在院坝训练队伍。

红军在此休整后,就北上巴中!杨家除老大杨家孝脚不方便,其余三弟兄,杨家悌、杨家忠、杨家信都随红军到巴中,还有邻近的堂兄弟杨家仁(当时已婚),也一同北上。在巴中不久,红军被国民党部队围困,战斗失利,红军队伍被打散。杨家老二,老三,老幺,三人逃过一劫,堂兄杨家仁不知下落,至今来归。

红军到来时,村里面成立了农会,农会的负责人发动群众起来斗地主,并把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之后红军走了,农会领头人,参加革命的积极分子,红军家属以及分得土地的人们都受到清算;参加农会和帮助红军的一些群众遭到毒打,很多人被残酷折磨后杀了头。

杨家也一样遭到国民党反动势力惨无人道的清算,三兄弟的父亲杨承续不久就去世了。堂兄杨家仁的妻子也改嫁了,没有留下后代。杨家三兄弟找不到红军队伍,也不敢回老家。他们就在南江县跟着别人学木工。时间长了,让老幺杨家信回家看看情况。杨家信回去的第二天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送到汉中建飞机场。做了一段时间,趁监工不注意逃跑了,他们就这样东躲西逃度日,挨到了解放后才重见天日。

当时这些老人都不愿提起这段历史,因为解放前,红军被叫“红匪”,“红棒老二”,老人们担心被国民党清算。解放后又担心被当作逃兵等原因。加之老人们又没文化,信息闭塞,少与外人接触,问起这些事,老人们总摇头,不愿详细讲述。

后来,1958年改田改土时,挖出来红樱枪的铁锚头,由当时的村干部刘松柏把铁锚头收藏起来了。

青观山寨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老牛   红军   巴中   新店   老幺   农会   历史   国民党   老百姓   队伍   石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