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女排带着世锦赛亚军奖杯回国时,总统府派专车接机,球迷举着桑塔雷利和艾达的横幅从机场排到市区;同一时间,中国女排的航班降落在北京,停机坪上只有两辆摆渡车,连个举接机牌的人影都没有。同样是征战世锦赛,一个被当成民族英雄,一个连基本的迎接都没有——这第九名的“悲凉”,真的只是队员打得不好?还是排协这些年“摆烂”埋下的雷?
央视最近的点评算是把话挑明了。意大利能在两年内连拿奥运和世锦赛冠军,不是靠运气。她们的意甲联赛是当今排坛最高水平的赛场,球员在联赛里跟土耳其、塞尔维亚的顶尖选手天天过招,技术想不涨都难。更关键的是73岁的贝拉斯科,不仅把埃格努和安特罗波娃两位强力接应捏合成了“双杀组合”,还让替补队员随时能顶上来,比如小组赛替补主攻上场就轰下18分,这才是真正的“阵容深厚”。
这时候没人能忘了郎平的话:“没有主力和替补之分,只有先发和后发的区别。”可现在中国女排呢?世锦赛对阵法国那场,主力接应累到抽筋,替补接应上场后连扣三个都被拦回,场边技术台的屏幕上,替补队员的联赛出场时间赫然写着“12分钟/赛季”。排协总说“要培养年轻人”,可联赛里年轻队员连球都摸不到,到了国际赛场能不慌吗?郎平当年为了让替补跟上节奏,每周安排一队和二队打教学赛,现在这传统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力歇够就行,替补练不练无所谓”。
排协的“双标”比队员的一传还离谱。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排协对着郎平“用人保守”的批评声能掀翻屋顶;2025年同样是第九名,新帅一句“队员太年轻”就轻轻带过。更可笑的是,郎平离任前留下的U23梯队,原本每周都能和一队合练,现在青年队主教练空缺了五个月,队员们只能跟着省队教练练基本功,连国际赛事的录像都看不到。排协嘴上喊着“向意大利学习”,却连最基本的青训体系都维护不好,这不是“叶公好龙”是什么?
巴西女排的表现更像一面镜子。她们没有瓦尔加斯那样的强力接应,却在半决赛对着意大利轰出22分拦网,31岁的队长加比身高才1米8,却砍下29分,攻防两端都像“小钢炮”。再看中国女排,世锦赛全场拦网最高才得7分,主攻手扣球被对手直接拦死11次,场边助理教练急得直拍战术板,却拿不出任何调整方案。排协总说“要补短板”,可连拦网训练的器材都要跟省队借,怎么补?
最该骂的是排协对联赛的“虚假投入”。喊了五年“职业化改革”,结果客场球队还要自己掏住宿费,有的俱乐部连理疗床都是十年前的旧款。意大利联赛每支球队都有专属营养师和康复师,我们的队员受伤了,还得自己找医生。更讽刺的是,排协今年给联赛拨款的60%都花在了开幕式舞美上,美其名曰“提升联赛形象”,可球员的训练条件却没人管——这样的联赛,怎么培养出像埃格努那样的球星?
日本女排拿了世锦赛第四名,央视说“要反复研究她们的进步”,可排协连个专门的对手分析团队都没有。意大利队当场就能出对手的扣球线路分析,我们的赛后录像要等一周才能拿到,等分析完,下一个对手都换了。这种“慢半拍”的工作效率,怎么跟得上世界排坛的节奏?
洛杉矶奥运周期才刚开始,中国女排不是没机会。但排协要是还抱着“换帅比改体系容易”的想法,不把郎平的“先发后发”理念捡回来,不把联赛和青训的坑填上,下次世锦赛可能连第九名都保不住。球迷能等,但队员的黄金期等不起,排协要是再“躺平”,就真的对不起女排这三个字了。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