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最近总说冷,晚上睡觉还穿着毛袜子。”
“以前身体倍儿棒,现在动不动就累,去检查也没啥毛病。”“还有,我发现他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说话也有气无力的。”
门诊里,35岁的林先生焦急地向中医师描述父亲的状态。医生听完只说了一句:
“这是典型的——阳气亏虚。”
阳气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中医才在说?
其实,阳气并非玄而又玄。它是身体的动力之源、免疫的根本、代谢的火焰。而男性体质偏阳,阳气一旦亏虚,后果可能比你想象得严重得多。
中医有句老话:“阳虚生百病。”尤其是步入中年之后,阳气的流失比头发还要悄无声息。而最先露出破绽的,往往不是重大疾病,而是一系列小变化。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男性,出现了以下4个典型表现,那就要引起警惕了。
别等“肾虚”找上门,才后悔没早看这篇文章。
在中医体系中,“阳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维持体温、促进代谢、推动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
但在现代医学视角下,阳气可以类比为:
研究显示,男性从35岁开始,睾酮水平每年下降约1%~2%,基础代谢、肾上腺功能也随之减弱,阳气呈缓慢流失状态。
特别是在以下这些行为的影响下,阳气“流失速度”还会加快:
医生提醒:不是阳气不重要,而是你从未真正关注过它的变化。
如果你正在经历下面这4个信号,那可能说明你的阳气正在“走下坡路”。
怕冷、手脚冰凉,即使穿得多也冷
精神不振、嗜睡易累、越睡越困
性欲减退、晨勃减少、腰膝酸软
大便溏薄、小便频冷,甚至夜尿增多
这些变化看似琐碎,但组合起来,就是身体给你的“红色警报”。如果你已经中了两项以上,建议立刻开始阳气调理。
医生提醒:阳气可养可补,只要用对方法,不少人3个月就能“逆转衰态”!
早睡养阳,睡眠是第一补药
适度运动,动能生阳
饮食补阳,吃对才有力
调神静心,情绪亦可伤阳
此外,男性过度性生活、频繁排精也会耗阳,建议中年后控制频率,重在调养而非“透支”。
医生建议:与其靠“进补药方”,不如把阳气守在日常生活中。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阳气没了,就晚了。阳气,不是等你“虚了”才开始补,而是应该“未虚先养”。
很多男性自以为“抗造”,其实是在慢性自损中走向崩塌。
怕冷、乏力、晨勃少、尿频……这些不是“老了”的标志,而是“阳虚”的信号。
调理阳气,刻不容缓。
当然,本文建议适用于多数亚健康人群。如果你存在基础疾病、内分泌异常或其他器质性问题,
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男科或中医科就诊,结合血清激素水平、中医辨证进行个体化调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中医药大学.《男性阳虚证临床识别与辨治要点》
《男性性激素水平与年龄相关性研究》.《中华男科学杂志》2021年第3期
协和医院男科内分泌功能检测指南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实用老年医学》2022年第5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