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文化抗战之三
倡导职业教育
陈明本
黄炎培
黄炎培是我国现代著名职业教育家,他在宜宾积极倡导职业教育,应地方人士邀请,担任过“宜宾县私立菁莪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名誉董事长。
宜宾市第八中学校始建于1940年,由宜宾县商会会长刘叔光及宜宾县工商界著名人士罗汝霖等在商业街商会会馆创办,原名为“宜宾县私立菁莪商业职业学校”,主要开展会计人员短期培训。在黄炎培等人推动下,1941年冬,该校扩充更名为“宜宾县私立菁莪高级商业职业学校”。1942年春,迁校于信义街云南馆,并聘请黄炎培担任名誉董事长。
1942年秋,该校开始分高级、初级两部招生,高级部属商校三年制毕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初级部为会计班,以各商帮送来的从业人员为主,也外招部分失学失业青年。黄炎培后来又联络宜宾地方势力派人物吕超(宜宾县人,国民政府参军长)共同担任宜宾县私立菁莪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名誉董事长,宜宾商业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盟员邱纫兰在四川省会计专科学校读书时即参加了黄炎培先生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受其思想熏陶,回宜宾后萌发创办职业教育之志。她先后4次将宜宾县孔滩老家的田土、家产变卖,筹款创办了“逸凡职业学校”,后来该校与菁莪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合并。
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情有独钟,全心全意去谋事,尽职尽责去办事。他在宜宾写成的“办事一得歌”中说:
“办事有规矩,且让我首先考虑:为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考虑得清清楚楚,然后分条析缕。越是纷繁,越要理清头绪。谁轻,谁重,找个中心握住;谁先,谁后,定个进行顺序。或相关,或不相关,须彼此互相照顾。其事其人,最好是分工互助。我有过,须快改过,人有过,劝之觉悟。要彻始彻终,全神贯注,五分钟最后关头,绝不许放松一步。一生凭我至诚,任眼前何等危难,尽着我身奔赴。这也许是成功要素。”
黄炎培在宜宾宣传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教育与生活联系: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他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一面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黄炎培先生的职教宗旨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①
二是教育与劳动结合: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作为职业学校的校训。他面对川南农村落后,农民贫穷的现状,多次教育下属“必须尊重农民,我国自有历史以来,劳动的农民从来没有对不起他们的统治阶级。”②
三是注意学和用的联系:黄炎培反对将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③
黄炎培在宜宾期间,还多次到位于李庄罗家祠的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视察工作,看望师生,与该校负责人唐英、祝元青等探讨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该校到1945年离开宜宾时止,已培养了土木、机械两科学生192人。
(此文原载《宜宾民盟史》,陈明本等主编,西安出版社2015年出版,此次发布时有删改)
注:①②③中华职业教育社主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明本(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历史学会副会长)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