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创新药板块再度走强。荣昌生物一度涨超15%创历史新高,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新诺威、热景生物等纷纷跟涨。
催化因素直接而有力,荣昌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泰它西普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成为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该领域生物药。
这其实不止是一家公司的消息,其实更折射出整个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那么站在当下,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如何,产业链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2025年起,60年代末至70年代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将集体迈入60岁门槛。
据测算,未来十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新增超1.2亿,占总人口比重将突破30%。
老龄化直接带来慢性病、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对高质量、高可及性的创新药物产生巨大且刚性的需求。
这一趋势倒逼医疗体系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和慢病管理为中心”转型,也为创新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一代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远高于以往,叠加中产阶层扩大与商业保险渗透率提升,为高价创新药在国内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社会基础。
可以说,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中国创新药发展的“压舱石”。
如果说内需是基础,那么海外授权(BD交易)的爆发式增长,则是中国创新药企业实现价值跃迁的关键引擎。
当前,全球制药巨头正面临严峻的“专利到期”挑战。
2025至2027年,预计将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原研药专利到期。
大家要知道,如果原研药专利到期之后,价格直接要下降超80%,因为这个时候有一堆仿制药要出来。
这个时候,药企要不就是之前有持续的新药储备,要不然就只能需通过外部引进(in-licensing)快速补充创新管线,以维持增长动能。
这恰恰为国内创新药企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一个临床前项目,在美国烧5000万美金,在中国可能2亿人民币就跑完了。
这不是“便宜”,这是结构性的成本优势。
因为经过十余年积累,国内在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细胞治疗、新型靶向药等领域取得突破。
2024年,中国创新药BD(对外授权)交易总额635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608亿美元。
注意,是“半年”接近“全年”。
而且,大单越来越多:首付款超10亿美元的交易,一年6笔,占总金额42%。
这说明什么?
这已不再是零星的技术输出,而是系统性、规模化、高价值的全球创新资源再配置。
国内药企在全球医药价值链中占据越来越核心的位置。
如果说人口和产业构成了基本面,那大环境持续改善就是加速了。
以前创新药最大的坎是什么?
两个字:慢和贵。
慢,是因为审评排队三五年,研发10年+3年,很多企业熬不起。
贵,是因为没支付体系,医bao不能用,病人吃不起。
但现在变了。
根据公开数据,2025年有关部门把创新药临床审批明显缩短。
大家要知道,一个新药能早一天上市,可能就多赚好几千万。
这对研发型企业,是真金白银的利好。
更关键的是支付端。
今年开始,37个高价创新药被纳入商业保险。
中产阶级愿意花几千块买一份保障,药企就有机会跑通商业模式。
从这方面来看,这一轮创新药上涨,不是情绪驱动,是基本面重构。
另外对于医药这个行业,如果一旦形成“研发—授权—回款—再研发”的正循环,对行业来说就特别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