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全国出生人口 954 万,这一数据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人口增长的放缓。
回望 2015 年二胎政策推出时,人口专家翟振武的预测,与当下现实已形成明显差距。
当时,翟振武曾乐观判断,随着二胎政策放开,未来四五年我国出生人口会出现显著增长。
但政策实施后,实际情况并未如预期发展。
那么,当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生育了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刚从战争中恢复,人口基数小,生育政策相对宽松,鼓励家庭多生孩子。
那会儿农村流传着 “儿孙满堂便是福” 的说法,不少家庭觉得孩子多了不仅热闹,将来也更有依靠。
从数据看,1949 年到 1970 年,全国人口从 5 亿多涨到 8.3 亿,每年平均出生人口超过 2500 万,生育率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
但人口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新问题,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口突破 10 亿,资源环境压力逐渐显现,为了平衡发展,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倡导 “少生优生”。
这一政策效果明显,1999 年起出生人口逐年下降,从 2000 万左右降到 2002 年的 1647 万,之后多年稳定在 1500 万上下。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出生人口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
为了缓解这一趋势,2013 年国家开始调整生育政策,从 “独生子女” 转向允许生二胎,2015 年正式通过二胎政策法案,2016 年全面实施。
当时不少独生子女家庭都盼着能再要个孩子,社会上也对生育高峰充满期待。
二胎政策落地时,人口专家翟振武的预测格外受关注。
作为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他认为过去 30 年被政策压抑的生育需求会集中释放,未来四五年新生儿累计能达到 1.6 亿,仅 2016 年就可能迎来 3540 万的 “井喷”,2017 年甚至可能冲到 5000 万。
他的依据是当时有9000万符合二胎条件的目标人群,觉得只要这些家庭愿意生,人口增长不成问题。
政策刚实施的头两年,数据似乎有了些起色,2016 年出生人口 1786 万,2017年1723 万,比政策前的 1655 万略有上升。
这让不少人觉得专家的预测可能真会实现,市场也迅速行动起来:奶粉、纸尿裤厂家扩大生产,母婴店越开越多,幼儿园和幼师培训行业也纷纷扩张,大家都想抢占 “生育红利” 的风口。
但好景不长,从 2018 年开始,出生人口掉头向下:2018 年 1523 万,2019 年 1465 万,2020 年受疫情影响降到 1200 万,之后更是一路跌破千万 ——2021 年 1062 万,2022 年 956 万,2024 年停在 954 万。
不仅没达到预测的高峰,反而比政策实施前还低了不少,更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新生儿数量比死亡人口少了 139 万,全国人口首次出现明显负增长。
为什么大家不愿生孩子了?不少人的答案很直接:“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养不起。”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养育一个孩子到 18 岁的成本,相当于家庭 6 倍多的 GDP,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韩国,从怀孕到孩子成年,花钱的地方无处不在。
孩子没出生时,产检、分娩、月子中心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线城市光是月子中心一个月就要几万元。
出生后,奶粉、尿不湿、婴儿用品接踵而至,一罐普通奶粉三四百元,一个月喝几罐,一年下来光奶粉钱就过万。
等孩子上学,花钱的地方更多:学费、校服、文具是基础,兴趣班、辅导班成了 “标配”,一线城市一个孩子一年的课外培训费就能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
有人算过,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普通家庭至少要花 60 多万,这还没算家长为了照顾孩子牺牲的工作机会和收入。
除了经济压力,社会支持不足也让年轻父母犯难,双职工家庭最头疼的是孩子没人带,托儿所覆盖率低,很多城市想找个靠谱的托育机构比找工作还难。
家里老人能帮忙还好,没老人帮忙的只能请保姆,每月又是几千元支出。
更让女性顾虑的是职场环境,怀孕生子往往会影响晋升,甚至可能被边缘化,不少女性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推迟生育,甚至放弃生育计划。
年轻人的观念也在悄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个人生活质量,超过六成的人觉得 “自我实现” 比传统的家庭责任更重要。
结婚生育意味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旅行、学习、发展兴趣这些个人规划都可能被打乱。
在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不少人觉得 “一个人过得轻松自在,何必再生个孩子增加负担”。
出生人口减少,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母婴相关行业,曾经门庭若市的母婴店,现在不少冷冷清清,小城市的小型母婴店更是成片关门,线上母婴电商也不好过,订单量下降,竞争却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
幼儿园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过去几年新建的幼儿园不少,但生源却一年比一年少。
民办幼儿园为了招到孩子,不得不降价、搞优惠活动,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园所因为招生不足而倒闭,有些地方甚至出现 “一园一策” 的救市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正在慢慢显现,最直接的就是社保压力,过去靠大量年轻人缴费支撑的养老金体系。
随着出生率下降,未来缴费的人变少、领钱的人变多,社保基金可能会越来越紧张,很多年轻人担心自己老了之后领不到足够的养老金,“老有所养” 的愿望面临考验。
从长远看,劳动力减少会影响经济发展,消费市场也会因为人口结构变化而调整,过去依赖人口红利的行业需要转型,社会对养老、医疗的需求会大幅增加。
要改变生育低迷的现状,光靠放开生育政策还不够,需要降低养育成本,比如增加育儿补贴、完善托育服务、减免教育费用;需要改善职场环境,消除对育龄女性的歧视;也需要营造更友好的生育氛围。
让年轻人觉得 “生得起、养得起、养得好”,只有多方面发力,才能让更多家庭愿意生育,让人口结构慢慢回到更均衡的状态。
人口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从政策调整到个人选择,每一个变化都需要时间来显现效果。如何让生育从 “压力” 变回 “希望”,还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中国育儿成本全球第二高?!养育一个孩子到底有多贵?
2023-05-0316:52.长江新闻号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