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从来没把尼古丁列进致癌物名单,它其实是一种天然生物碱,在西红柿、土豆、辣椒这些家常菜里都有,量少到吃下去压根不影响身体。
但这不等于抽烟就安全了,尼古丁的麻烦在于它让人上瘾,抽一口,血液带到脑子里,10到20秒就刺激多巴胺分泌,那种放松的感觉让人停不下来。
时间长了,脑子适应了,没它就难受,手抖、心慌,忍不住再来一支。这成瘾性像锁链一样,把人绑在烟草上。
烟草燃烧时释放出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69种以上是已知致癌物,这些东西才是健康杀手。焦油就是典型,它以颗粒形式飘在烟雾里,吸进肺部黏在气道上,积累多了引发炎症,增加肺癌和喉癌风险,还让手指牙齿发黄。
亚硝胺更狠,这种化合物直接干扰细胞DNA,长期接触跟肺癌发病率挂钩紧密。甲醛、苯并芘、多环芳烃这些也掺和进来,甲醛刺激黏膜,眼睛红喉咙干;苯并芘潜入组织,慢慢腐蚀细胞,导致突变。
烟叶从土壤吸收的放射性元素如钋-210,在燃烧时释放阿尔法射线,直击DNA链条。这些有害物不光害抽烟的人,二手烟也飘散出去,家人被动吸入,风险一样大。全球每年二手烟致死160万人,包括心脏病和肺部问题。
中国新发癌症300万,肺癌占比23.8%,约71万,大多跟抽烟脱不了干系。烟民常说,有些人抽一辈子还活到90岁,怎么解释?部分原因是基因优势,加州大学研究发现,长寿烟民基因组有215处变异,细胞修复能力强,能扛住损伤。
但这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没这运气,烟龄越长风险越高。幸存者偏差在这里作祟,大家记住高寿个例,忽略无数早逝的,那些数据躺在医院档案里,没人留意。
电子烟一度被当成救星,许多人转用它,以为避开了传统烟的毒。电子烟加热液体产生气雾,含尼古丁但没燃烧烟雾,用户觉得更干净。
可研究显示,它生成乙二醇、醛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进入血液干扰心率血压,损伤肺泡。尼古丁含量有时更高,成瘾更快,有人本想戒烟,结果对电子烟上瘾,每天握设备不放。
疾控机构警告,电子烟不适合辅助戒烟,心血管问题发生率虽低于传统烟,但高于不抽者。电子烟用户口腔组织有癌症相关分子变化,跟传统烟民类似。
尼古丁的来历得从16世纪说起,法国外交官让·尼科从葡萄牙带回烟草种子,推广给王后治头痛,叶子里的碱性物质后来命名尼古丁。
20世纪研究堆积,中科院实验用小鼠测试,低剂量尼古丁不影响寿命,但吸烟不同,伴随大量毒素。
抽烟不只伤肺,还害心脑血管,一氧化碳降低血液携氧,心脏负担加重,尼古丁加速心跳血压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险增加,痰多咳嗽喉痛。
孕妇抽烟,尼古丁影响胎儿脑肺发育,新生儿问题多。美国公共卫生局指出,青少年接触尼古丁负面影响脑部。
二手烟致肺癌、心脏病,杀1.6百万非烟民。
烟草加重贫困,家庭开支转向烟,医疗费和劳动力损失巨大。
戒烟是正道,没安全量,越早停益处越大。真相残酷,尼古丁不致癌但锁住你,让毒素肆虐。选择健康,从丢掉烟开始。
参考资料
吴军,王永胜,何茶利.吸烟的危害,不仅仅是肺熏黑那么简单[J].科学生活,2024,(11):26-27.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