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巨头跌落神坛!海天酱油被打回原形,“海天们”如何自救?

如今,健康饮食成为全民关注焦点,配料表成了消费者的“购物指南”。曾坐拥7000亿市值的酱油巨头海天,却因一场风波市值蒸发5000亿。

“双标门”“添加剂争议” 让它深陷舆论漩涡,更让其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形象支离破碎。

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海天酱油,被消费者贴上“不健康”“不诚信”的标签,货架上的产品无人问津,经销商纷纷退货,工厂生产线被迫减产。

这场风波虽已平息,可互联网记忆永存,那么以海天为首的“海天们”是否又能完成自救呢?

说到酱油,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品牌就是“海天”。厨房的调料架上要是没瓶海天酱油,仿佛做饭都少了点底气。

靠着这份国民信赖,海天市值在2021年冲到过7000亿,不仅登上了国内当之无愧的酱油龙头的宝座,更成为民族品牌崛起的标杆。

电视荧幕上,那句“海天酱油,调味传奇”的广告词像咒语般渗透千家万户,也让不少家庭越来越信赖海天、购买海天,老板庞康也顺理成章挤进了福布斯富豪榜。

时间来到2022年,一个叫辛吉飞的博主带着“科技与狠活”出现了。

他不搞虚头巴脑的测评,直接对着镜头演示食品加工的猫腻:一勺谷氨酸钠、半勺呈味核苷酸二钠,再加点苯甲酸钠,清水瞬间变成了“鲜掉眉毛”的酱油。

他的视频像捅了马蜂窝,网友们突然醒过神来,纷纷翻出家里的调料瓶开始“找茬”,海天自然首当其冲。

有人把国内卖的海天酱油和出口日本的同款摆在一起对比,差别大得让人咋舌。

国内版配料表密密麻麻一长串,光增味剂、防腐剂就占了四五样;日本版的却干净得不像话,只有水、大豆、食盐、砂糖和小麦这几样东西。

这一下彻底点燃了网友的怒火,网友们的疑问特别直接:都是花钱买酱油,凭什么咱们就得吃“添加剂版”?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海天当时的回应现在想起来都让人窝火。

翻来覆去就一句话“我们符合国家标准”。这话从法律上讲可能挑不出毛病,但它完全没有解答消费者心中的那个“为什么”,反而给人一种“符合国标就行了,你们别没事找事”的感觉。

一时间,无数舆论齐聚海天身上,而这个市值曾超过7000亿元的酱油巨头,也在短短几年内蒸发掉了5000亿左右。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很快又有人扒出它的“文字游戏”:瓶身上大大的“海天0”字样,看着像“零添加”的保证,其实就是个注册商标。

记者追着问了好几次,海天都没给个靠谱的解释,这下连老顾客都寒了心。

不过话说回来,互联网有记忆,但也不是没给改错的机会。

这两年海天好像真的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闷头干事不吭声。

去年他们搞了个“广佛市民万人游工厂”的活动,大巴车拉着老百姓去看60万平方米的玻璃晒场,尝酿造用的水,连刚出的水果酱油、麻薯冰淇淋都让大家试吃。

而且他们居然开始“听劝”了,咱们做饭时总犯愁的蚝油瓶,一甩就洒,他们改成“挤挤装”后,连黄豆酱都用上了这个设计,用量能控制得明明白白。

算下来,从2023年到现在,他们已经推出了200多款健康新品,看来是真打算往“健康牌”上靠了。

10月31日,有媒体报道海天味业上涨0.34%,总市值已经达到了2230亿元,虽然当初的风光已经不再,但就以海天目前的市值来看,他们也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而那场风波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不止海天,好多眼熟的品牌都被拽了出来。

好丽友更夸张,国内卖的巧克力派用的是代可可脂,国外版却用真可可脂,价格还更便宜。后来虽然说是什么“翻译误差”,把“植物性油脂”译成了“代可可脂”,但大家心里的疙瘩哪那么容易消。

连千禾、李锦记这些平时口碑不错的牌子,也被查出有类似的标注问题,有的号称“零添加” 的酱油,检测还发现了微量镉。

这场从“科技与狠活”开始的食品安全风波,说到底是场全民觉醒。以前咱们买东西看牌子、看价格,现在学会了翻配料表、比成分。

而那些曾经的“巨头们”也该明白,消费者的信任从来不是大风刮来的,得靠实实在在的产品和真心实意的态度换。


参考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财经   神坛   原形   酱油   巨头   市值   风波   消费者   可可   国内   日本   网友   品牌   添加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