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安踏半年狂赚几十亿,日子过得滋润,一边是美邦关店近半,创始人亲自救火仍难挽颓势。
2025年的服饰圈,活生生一副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头部品牌躺着赚钱,中小玩家却在关店潮里苦苦挣扎。
就在这行业洗牌的节骨眼,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突然宣布要启动赴港上市计划,宣称要搞全球化、搭建资本平台,虽说它上半年营收稳住了基本盘,但利润增速算不上亮眼。
行业内卷正酣,海澜之家却逆势冲刺上市,这步棋是破局妙招,还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服饰圈的生存游戏里,谁在偷偷攒底牌,谁又在等着被淘汰?
如今的服饰行业,早没了开家店就能赚钱的好时候。
消费需求收缩,零售增速放缓,整个行业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反映到企业身上,就是赤裸裸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头部玩家几乎把蛋糕分完了,安踏一骑绝尘,营收和利润都遥遥领先,堪称行业印钞机,李宁、海澜之家紧随其后,稳稳占据第二梯队,还能保持稳健增长。
尤其是安踏,赚钱能力惊人,比其他几家头部品牌加起来还能赚,一家独大的格局越来越明显。
对比之下,中间梯队却一半都在下滑,雅戈尔、太平鸟这些曾经的知名品牌,营收掉得厉害,就算能勉强增长的特步、森马,增速也低得可怜,根本掀不起浪花。
中小品牌更是直接掉进寒冬,营收不足20亿的企业占了七成以上,大部分都在下滑。
美邦服饰就是典型,营收暴跌不说,关店率快到一半,创始人周成建去年回归后又是搞潮流户外转型,又是开线下体验馆,折腾了大半年,业绩还是没起色,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中高端童装品牌安奈儿更惨,直接陷入亏损,嘉曼服饰利润也跌了不少,中小品牌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就算好不容易冒出来的运动户外赛道成了香饽饽,可还是安踏一家独大,其他中小运动品牌照样赚不到钱。
蛋糕就这么大,大家都怕饿死,不管原来做什么的,全都往热门赛道里挤,把童装、户外变成了血拼现场。
童装成了很多品牌的救命稻草。森马早就看透了这点,把重心全押在童装上,儿童服饰成了绝对的营收主力,反而原来的休闲服饰业务在下滑,等于靠童装养着主业。
安踏、李宁也闻着味赶来,安踏推出安踏少年系列,没多久儿童业务营收就破了百亿,李宁瞄准中学生群体,旗下童装品牌店效大涨,赚得盆满钵满。
可传统童装品牌就惨了,安奈儿被这些跨界巨头抢了生意,营收利润双降,嘉曼服饰就算营收微涨,利润也跌得厉害,老玩家被挤得没饭吃。
户外赛道更热闹,连做高端男装的雅戈尔都跨界进来,它砸重金收购奢侈童装品牌,还合资搞户外品牌,专攻航海、滑雪这些细分场景,新业务增速惊人,比自家男装生意红火多了。
美邦也想蹭热度,喊出潮流户外口号,要做始祖鸟平替,可折腾了半天,业绩还是垮的,转型彻底翻车。
就连海澜之家也在跨界求生,从男装拓展到女装、童装、居家服等多个品类,新业务增速很快,可大家都在跨界,最后还是在存量市场里互相抢食,根本没解决增长的根本问题。
如果说跨界抢食是明刀明枪,那白牌的崛起就是暗箭难防,很多大牌还在互相内卷,没发现客流早被性价比抢走了。
不是大牌买不起,是白牌更有性价比,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消费口头禅,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数字化能力,刚好给了白牌逆袭的机会。
SHEIN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能快速响应潮流,消费者喜欢什么风格,没多久就能造出对应的衣服,价格还比传统大牌便宜不少。
靠这种小单快返的模式,它精准抓住了年轻人追潮流的需求,抢走了不少大牌的年轻客群。
更要命的是电商平台还在推波助澜,1688、抖音、拼多多这些平台,都在扶持产业带的白牌商家,帮它们低成本做推广、卖货。
白牌不用投巨额广告,不用开线下大店,靠性价比就能轻松分流大牌的客流。
一边是大牌为了坪效关店、为了研发砸钱,一边是白牌靠供应链和算法偷家,这场看不见的暗战,比跨界抢食更让大牌头疼。
在这场生死局里,头部品牌早就攒好了底牌,要么靠科技建护城河,要么靠渠道换活法,中小品牌学不会就只能被淘汰。
科技是最硬的底牌,安踏最懂这个道理,不仅搞多品牌布局覆盖全场景,还砸重金搞研发。
它牵头成立行业创新联合体,拉上几十所高校、几千家供应商一起搞技术,在全球建了好几大研发中心,十年下来研发投入巨大,未来还要继续砸钱。
自研的各种面料、工艺,既赢了口碑又拿了订单,成了别人抄不走的壁垒。
李宁也跟上节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快速变成产品,让消费者实实在在感受到差异。
衣中茅台比音勒芬则是死磕高尔夫服饰赛道,靠持续的技术投入打造产品优势,核心品类的市占率常年第一,稳稳占据龙头地位。
渠道端也在换玩法,线下店早就不是吸金机了,成了吞钱洞,很多品牌单店营收大幅下滑。
龙头们果断断臂求生,森马、安踏都在关掉低效门店,把小店面改成旗舰店、奥莱店,靠大店提升客单价和坪效。
同时大家都在拼命抓电商这条增量线,安踏的电商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增速也很亮眼,京东这些平台也在加码服饰品类,砸钱扶持品牌,不少鞋服品牌在线上卖爆,电商成了重要的增长引擎。
回到海澜之家的赴港上市,在行业分化、跨界内卷、白牌偷袭的三重压力下,这步棋更像背水一战,靠上市融资搞全球化、扩品类,试图从男装巨头变成全品类玩家。
可安踏靠科技筑墙,森马靠童装扎根,李宁靠渠道提效,这些龙头的底牌都不是上市圈钱就能复制的。
如果海澜之家只是把上市当续命符,没找到自己的核心壁垒,恐怕很难在这场生死局里笑到最后。
毕竟现在的服饰圈,早就不是开街边店、请代言人就能赢的年代了,消费者买的不是一件衣服,而是背后的科技、场景和认同感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