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女儿要去图书馆看书,我顺便去自习室写东西。
推开自习室的门,眼前的景象让我吃惊,座无虚席,连走廊的椅子上也挤满了埋头学习的孩子和家长。
有初中生在刷题,小学生在练字,甚至还有幼儿园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读绘本。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看到的新闻,很多图书馆暑假一座难求,早上8点就排起长队。
不得不感叹,优秀的孩子,暑假都在偷偷努力。
而另一边,多少孩子一放假就彻底“放羊”:睡到中午、游戏打到手酸、作业拖到开学前三天哭着补……
你看,同样的假期,不同的过法。
拉开孩子差距的,从来不在课堂之内,而在课堂之外。
01
习惯的差距
董卿曾在采访中透露,她的父亲从小要求她每天抄成语、背古诗,寒暑假必须读完名著并写读后感。
即使大年三十,也要完成当天的阅读任务。
这种严格的自律,让她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即使后来工作繁忙,她仍坚持每天睡前阅读一小时。
反观一些明星子女,从小被溺爱,长大后频频爆出“耍大牌”“没文化”的负面新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自律不是天赋,而是从小培养的习惯。
习惯养成需要很长时间,而毁掉习惯,一个假期就够了。暑假期间,坚持好习惯不可放松。
02
管理时间的差距
谷爱凌的暑假堪称“时间管理教科书”,上午训练滑雪,下午写作业,晚上练钢琴,睡前还要读物理书。她甚至能在去训练场的车上完成作业。
记者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我只是把别人刷手机的时间用在了正事上。”
而有些孩子呢?暑假计划表写得漂亮,结果第一天就宣告失败,整个假期在“明天开始”中蹉跎。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不会管理时间的人,什么都不能管理。”
优秀的人不是时间更多,而是更会“折叠时间”。
暑假自我安排时间,找到自己的秩序,充实不虚度。
03
兴趣的差距
钱学森小时候着迷于折纸飞机,别人玩完就算了,他却研究不同折法对飞行距离的影响,后来成为航天专家。
莫言在贫困的童年里,为了读一本《聊斋志异》,主动帮人推磨换书看,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的差距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是否找到那份让你废寝忘食的热爱。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曾说:
“中国式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兴趣的培养。但对孩子来说,兴趣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键。”
那些坚持下来的爱好,很有可能在孩子长大后,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长假期间,正是孩子兴趣养成的好时机,看昆虫、逛博物馆、学画画,做一些孩子愿意去做的事情。
假期是人生的加时赛
有人问:“暑假不就是用来休息的吗?”
在学校里,所有孩子都坐在同样的教室,听着同样的课。
但走出校门后,有的孩子在悄悄蜕变,有的孩子在渐渐掉队。
最终拉开差距的,从来不是学校的那张课桌,而是课桌之外的人生。
暑假有两个月之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好这个假期。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