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后,身体可能发生4大“可怕”变化,看完你还敢吼他吗?

“我也不想吼孩子,但是好好说话,孩子就像没长耳朵一样,当我是空气!我大声吼他,他才能听见。”道出了多少妈妈的心声。

我也有过吼孩子的时刻,要追溯到二宝上幼儿园。

早上时间很紧张,他吃饭磨磨蹭蹭,不用筷子也不用勺子,用手撕着饭,或者靠在一个地方,或者干脆躺下,像是玩玩具一样,有一搭没一搭地往嘴里送。

眼看着到了上学点,他还没吃饱饭。

催着他放下手中的饭,让他穿衣服、穿鞋子,又是慢吞吞。

催他快点,他还委屈地掉眼泪,衣服、鞋子也不穿了。

我感觉一早上的好心情都被孩子毁掉了,开始吼孩子。

结果孩子更是大哭不止,连吃下去的早饭都吐了出来。

我还要给他收拾,换上干净的衣服,急匆匆赶往学校,简直是一个不欢而散的早晨。

哎:自己的吼声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一切变得更糟。

我以为是我控制不住情绪,没想到并不是个例。

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斯特劳斯的研究显示,90% 的父母都曾吼过孩子。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些脱口而出的怒火,正在悄悄改变孩子的身体与人生。

孩子被吼后,身体可能发生4大可怕变化,看完你还敢吼他吗?

1、大脑会“变笨”

看到有妈妈分享说,儿子写作业越来越慢,一道题讲十遍还不懂,带去医院检查才知道,长期被吼让他注意力严重受损。


我也发现,孩子被吼后,大脑真的会变笨。

二宝做题出错的时候,我大声吼他,让他读题思考,他的声音就变得非常小,说:我想变成一只蜗牛缩到壳里去。

孩子把全部心思用在对抗被吼后的负面情绪上,根本没精力学习。用于理性思考的大脑好像被水泥封住一样,一动不动。

一道本可以很快速理解的题,被一场母子战争取代。而如果都心平气和,孩子就会反应迅速。

从科学角度看,当孩子被吼的时候,大脑中处理恐惧、愤怒等情绪的杏仁核会被瞬间激活,身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血液优先流向四肢以备“战斗或逃跑”,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主管注意力、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的前额叶皮层直接被抑制。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也证实,长期处于语言暴力环境的孩子,负责认知与表达的脑白质活跃度会显著降低。


2、孩子脾气变暴躁

二宝上一年级的时候,学啥啥不行,写字写不好,数学问题搞不懂,看他那个不动脑思考的样子,我就声高八度。

眼看着他也有脾气暴躁的倾向,写字的时候,一旦写不好,就在上面乱涂乱画,撕掉这张纸,扔得远远的,还要扔掉橡皮,崩溃大哭,并吼着:我再也不想写字了,怎么这么欺负人呀!

和我发火时简直一模一样。

他还告诉我:“妈妈,你生气,我就能写好字吗?”“不是我惹你生气,是你自己生气!”“你生气,我就生气!”

这正是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

孩子会将父母的言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他们无法区分“解决问题”与“发泄情绪”,只会模仿父母处理愤怒的方式。

3、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被吼后,孩子往往会发展出两种“讨好型”表现:

一种是显性讨好:每次被吼完,孩子就变得异常乖巧,很有眼力见。

二宝被吼后,看到碗在桌上没端走,赶紧端进厨房,还主动跟我邀功。

但这种“殷勤”并非真正认错,而是出于对吼叫的恐惧。

另一种是隐性讨好:只要被吼,孩子就面无表情立刻认错:“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可没过几分钟,又故技重施。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感冻结”,是孩子在长期伤害中发展出的自我保护机制——既然反抗会被吼,不如彻底关闭情绪开关。

但这种“懂事”的代价是自我价值感的崩塌,他们长大后会习惯性看别人脸色,不敢拒绝、不敢争取,活得小心翼翼。

4、会习惯性撒谎

二宝上完足球课,我去接他,看到教练在跟他说话,他脸色不对,快要哭的样子,看来是挨批了。

我问他:教练和你说什么了?

他嘟嘟囔囔,吞吞吐吐,声音小的像蚊子哼哼:没说啥!

我继续问,他说:说实话吗?

我说:当然说实话了!

看到我语气平静,他才大胆起来,说:上课没认真练,和同学说话了!

孩子准备撒谎,是因为害怕说实话的后果——害怕被骂!

从心理学角度看,撒谎是孩子在“趋利避害”本能下的选择——当说实话的代价是吼叫与指责,谎言就成了保护自己的盾牌。如果形成习惯,将会延伸到生活的各处。

怎么做到不吼孩子?

看到这些后果,或许有人会说“我也不想吼,可忍不住”。

但吼叫本质是父母面对无助时的本能反应,而非“教育必需”。

做到这三点,就能逐渐跳出吼叫的怪圈:

第一、先照顾好自己

忍不住吼孩子,往往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没有找到合适的出口。

找到真正的根源所在——可能是工作压力、睡眠不足或身体不适。先解决自身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处理孩子的问题。

第二、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如果我们对孩子期待过高,而孩子无法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就容易发脾气。正确看待孩子的能力,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

第三、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大脑和身体正在发育,磨蹭和犯错是这个年龄段的正常现象。了解儿童发展规律,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就不会轻易被激怒了。

写在最后

有网友坦言:“我忘了妈妈吼我的具体内容,却记得那种心脏紧缩的恐惧。”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那些脱口而出的吼声,会变成他们性格里的阴影、人际关系里的障碍。

下次忍不住要发火时,不妨想想清晨那个因为吼叫而呕吐的孩子,想想那些为了不被骂而撒谎、讨好的小小身影。

温柔不是软弱,而是比吼叫更有力量的教育。用耐心代替怒火,用理解代替指责,孩子才能在安全感中长成自信、勇敢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育儿   可怕   身体   孩子   情绪   大脑   生气   父母   说实话   妈妈   吼声   斯特劳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