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1日,当柯漱芳看完电影回到台北的住宅时,却发现62岁的丈夫郑介民已倒在卧室的地板上,早没了气息。
郑介民死后,台湾通报说他是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可柯漱芳却有不同意见,在郑介民的葬礼上,她曾公开指责:“是蒋介石杀了郑介民。”
此时,距离郑介民的弟弟郑挺锋赴美定居尚不足半年,距离他调查台湾共和党案,从而遭到了蒋介石的斥责,才不过数日。
那么,作为军统的三巨头,郑介民是怎么死的呢?他和蒋介石的关系如何?她的妻子又为何会说是蒋介石杀了他呢?

黄埔骨干
郑介民,海南文昌人,原名郑庭炳。
1920年,郑介民在广东省立琼崖中学就读时,秘密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担任书记。
然而,他却因参加反军阀,被列入了通缉名单,不得不改名为“郑介民”,并逃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
在吉隆坡的三年,郑介民跑到了报社任职,得以接触到各类社会信息,从而锻炼出了敏锐的观察能力。
四年后,当郑介民得知黄埔军校创办的消息时,他立即和好友返回广州报考,尽管未能进入一期,却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二期步科。
而在校期间,他还发起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旗帜鲜明地主张反共。由此,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
不久后,郑介民从黄埔军校毕业,随即被选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和蒋经国、吴景中成为了同学。
而他的留苏经历,也让他得以更加充分的充实自己的情报专业,也对共产主义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可惜,固执的郑介民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信仰,反而将它当作反共工作的“潜伏”。
1927年,郑介民回国时,恰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也因坚定的反共态度,被蒋介石破格任命为侍从副官,负责情报工作。
事实上,郑介民和其他特务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不擅长在一线冲锋,却精于在幕后谋划,他不擅长军事指挥,却能从繁琐的信息中提炼出重要情报。
如果说戴笠是浮于表面的“大老虎”,郑介民毫无疑问是隐藏于水底的“老狐狸”。
而在蒋桂战争时,郑介民还主动请缨潜入到桂系部队,探知情报。
当时,郑介民伪装成中立人士,不仅成功盗出了李宗仁部的密电码本,还摸清了他的兵力部署。
甚至,他还四处拉拢将领,用重金收买了多名桂系军官。
因此,在战役爆发不久,李宗仁就因情报泄露和将领的倒戈,迅速崩溃。也正是由此,郑介民被蒋介石誉为“情报战奇才”,在国府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军统岁月
1932年,蒋介石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郑介民得以入选“十三太保”,成为复兴社的骨干。
当时,复兴社下设的特务处由戴笠主持,郑介民出任副处长,形成戴主行动、郑主谋划的分工。
然而,和戴笠的江湖气以及行动派风格不同,郑介民是军统中少有的“理论派”。他结合留苏所学,迅速搭建了国民党特务情报理论。
不久后,福建事变爆发,蔡廷锴、蒋光鼐等国民党将领组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张抗日反蒋。
当时,郑介民奉命前往福建。他很快就通过旧有的关系,在福建安插了数名特工,并搜集到事变人物的往来密电,用以策反部分军官。
而在郑介民的情报支持下,蒋介石也迅速调集兵力镇压,福建人民政府仅存在53天,就宣告失败了。
福建事变的解决,得以让郑介民在军统的地位愈发稳固,
此后,郑介民又策划了针对北洋军阀余孽张敬尧的暗杀。他安排人在天津六国饭店成功的将张敬尧铲除了,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936年,郑介民迎来在军统的的高光时刻。
当时,广东军阀陈济棠公开反蒋,组建“抗日救国军”。郑介民临危受命,携带巨款潜入广东,以40万元港币收买了航空队长黄光锐以及飞行员陈振兴等40余名军政要员。
而在他的策反下,陈济棠麾下的空军集体叛逃,陆军将领纷纷倒戈,最终陈济棠众叛亲离,被迫通电下野。
如此不费一枪一弹的“情报胜利”,让郑介民获得了蒋介石亲手颁发的“云麾勋章”。
事实上,在抗战时,尽管戴笠出尽了风头,可郑介民也没闲着。他撰写了多部情报著作,系统阐述了情报搜集、密码破译、特务训练等专业知识。
其中,军事情报学还被戴笠列为军统特工培训的必修教材。此外,他还提出了“情报三分搜集、七分分析”,强调从日常的信息中挖掘情报价值。
也正是因郑介民在学术领域的突出贡献,国民党政府特授予他“积学勋章”。在以行动见长的军统,实属罕见。
然而,表面上的和谐,并不能掩盖私下里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和戴笠的关系,也愈发紧张。
作为黄埔二期的前辈,郑介民却始终受制于五期毕业的戴笠,长期担任副职,让他十分不舒服。

戴笠死后
1946年,戴笠突发意外身亡,军统陷入了内斗。
当时,蒋介石任命郑介民为军统局代理局长,毛人凤为副局长兼主任秘书,唐纵为警察总署署长。
三人谁也不服谁,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郑介民登上了军统的顶峰,但他很快就发现,戴笠的位置远比想象中艰难。
他擅长战略和理论,却缺乏戴笠的个人权威和对基层特务的掌控力。
当时,军统因长期从事恐怖活动,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蒋介石也担心军统过大,影响到自己的统治,而陈果夫、陈立夫的中统更是趁机施压,要求精简军统的编制。
为了缓和舆论压力,郑介民同意大规模裁员。
他将原有10万人马精简到2万人,同时遣散了上千名特务遗眷,如此引发了基层特务的普遍不满,也为毛人凤的夺权提供了机会。
有趣的是,毛人凤和戴笠是同乡,他长期负责军统的内勤工作,极受戴笠的信赖,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因此,对于郑介民出任军统局长,毛人凤十分不满,总是想尽办法拆台。
1947年,北平办事处主任马汉三为了巴结郑介民,竟将私吞的财物,大量送给了郑介民的妻子柯漱芳。
得知情况的毛人凤,亲自赶赴北平将马汉三逮捕枪杀,顺势牵连出了郑介民的贪腐问题。
与此同时,郑介民还在举办自己的五十寿诞。毛人凤一边怂恿下属大送寿礼,一边煽动被遣散的特务遗眷前往寿宴哭闹,以至于现场一片混乱,尴尬至极。
此后,毛人凤又向蒋介石递交弹劾信,罗列了郑介民贪赃枉法、疏于管理、丧失人心三大罪状。
而蒋介石本来就对郑介民在军统的软弱不满,又十分忌惮他和美国军方的联系,最终决定改组军统。
1946年10月,军统局更名为保密局,尽管郑介民仍兼任局长,可保密军已经姓毛了。仅仅一年后,他就被免去了局长的职务。
事实上,自戴笠组建军统后,军统所倚赖的就是个人权威和江湖义气,他们秉性嗜杀、狂妄,行事作风大多狠辣、残忍。
对于以情报理论出身的郑介民来说,在军统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也正因此,蒋介石将郑介民调任国防部次长,充分发挥他的情报能力,也算是用他长、避他短了。

猜忌加深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郑介民跟随蒋介石,飞往了台湾。
此时,他已经53岁,且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然而台湾的特殊局势,让他不得不继续为蒋家效力。
当时,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为了整合特务机构,特意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并委任郑介民为首任局长,负责所有情报机关。
事实上,蒋介石的目的就是利用郑介民,扳倒肆无忌惮的毛人凤。可也不得不说,此时的郑介民,还是极受蒋介石信赖的。
而在局长任上,郑介民重建了国民党在台湾的情报网络,制定“反攻大陆”的情报预案,组织对大陆的渗透活动。
他还结合了台湾的实际,加入海岛防御和跨海情报作战的内容,为台湾特务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不过没过多久,郑介民就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而导火索,就是他和美国的关系以及亲属的海外动向。
值得一提的是,郑介民在抗战时就和美国军方建立了联系。开罗会议后,他更是多次和美军情报部门合作,关系匪浅。
而在赴台后,他还继续负责和美国中情局的情报交流。尽管,起初得到了蒋介石支持,可随着美国对台政策的摇摆,蒋介石对郑介民猜忌也越来愈重。
更让蒋介石不安的是,郑介民的弟弟郑挺锋、儿子郑心平均在美国定居。甚至,郑心平还加入美国国籍并担任外交官。
在蒋介石看来,亲属的海外背景意味着郑介民可能存在“退路”,他对蒋家的忠诚度,并不是死心塌地的。

1959年,台湾商人黄阳辉组建了“台湾共和党”,公开主张“独立”。蒋介石对此极为震怒,当即下令郑介民彻查。
事实上,郑介民行动堪称迅速,可却因美国的庇护,不仅没有抓捕到黄阳辉,反而被他逃去了美国。
此后,蒋介石对他大为不满,公开斥责郑介民“办事不力”。而在私下里,更是怀疑他和美国存在勾结,故意放跑要犯。
据记载,事件发生后不久,蒋介石曾邀请郑介民到日月潭赏月谈话,期间蒋介石亲手递过一块西瓜,郑介民只吃了一半就暗中丢弃。
谈话结束后,郑介民就感到身体不适,返回台北家中后病情加重。没过多久,郑介民就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
对于郑介民的死,蒋介石的态度却十分耐人寻味。
他不仅两次派人吊唁,还亲自前去祭奠,并追赠郑介民为陆军上将。然而,在私下里,蒋介石却对亲信说道:“他若不死,必逃往美国。”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