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中美就要谈判了。
谈判结果,可能直接决定A股接下来的脸色。
这场博弈,结局无非两种:
第一种,谈崩。
中方坚守关税战前的立场,不妥协,谈判破裂,贸易战全面升级,中美彻底硬脱钩。
对中国来说,出口企业可能订单骤减、利润缩水,牵连产业链发展与就业。
对股市而言,那就得靠GJD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看能不能稳住盘面,撑住信心。
此时,“内需拉动”“自主可控”几个关键词,恐怕得快马加鞭大干快上了。
需要关注消费、科技板块的变化。
第二种,暂时和解。
中方在原先立场上做出适度让步,达成协议,贸易战进入暂停状态,中美缓慢软脱钩。
这个结果,战略意义重大。
它能为中国赢得缓冲期,改善外需环境,帮助经济走出通缩泥潭。
在全球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有稳定外需支撑,企业能多接单、多开工、稳就业。
同时,也为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争取时间,提升核心竞争力。
就在刚刚,懂王突然改口:
“145%关税“不可持续”,或将考虑下调。”
但别太当回事,毕竟这位嘴巴跟不上大脑,今天说东明天说西,早就不是新闻。
网叔也不是神,无法预知未来几天谈判怎么走。
但如果投资要靠精准预测未来才能赚钱,那投资这事根本不值得做。
因为谁要是敢拍胸脯说能预测未来,十有八九是骗子。
只要你去猜走势,猜大势,大概率都会错。
所以,仓位管理的重要性,就在这。
我们现在的医药组合和港股组合仓位都不到六成,消费组合更是只有25%。
这个仓位,进可攻,退可守。
怕的不是跌,而是不跌。
真跌了,才是买折扣货的好机会。
今天是周五,又到了轻松愉快的问题交流环节。
网叔精选了3个最近问得最多、最有代表性的问题,
下面挨个来和大家唠唠。
消费赛道投什么ETF比较合适?
最近一提消费,总有人问:
买哪个消费ETF合适?
提问的,多是新朋友。
要是老朋友,基本不会问这个问题。
换句话说,网叔之前讲得还不够明白。
那今天就再讲一遍,直接给新朋友一次说清楚。
一句话总结:靠买消费ETF,很难吃到这个赛道的真正红利。
为什么?
因为消费板块太大了,涵盖的东西太杂!
大多数消费类指数:
要么是白酒权重高得离谱,
要么是被几个巨无霸公司牢牢控制,结构高度集中。
但我们一直强调:消费的机会在“分化”。
真正有潜力的,是新兴消费、平价消费、互联网消费、服务消费这些方向。
这些领域有政策扶持,也有用户增量,才是未来的希望。
问题来了:这些标的,大多还在成长期,市值不大,很难进得了主流指数的权重池。
你要等它们“长大”了再进指数?行情可能早就过去了。
所以相比投资消费指数ETF,更好的方式,
是基于行业判断,挑出最有潜力的细分方向,打包成组合,定期轮动。
这也是网叔消费组合的策略。
效果怎么样?来看数据:
过去一个月:
网叔消费组合涨了5.64%,
业绩基准涨了2.78%,跑赢基准!
中证消费跌了0.63%,跑赢指数!
消费龙头只涨0.39%,跑赢龙头!
恒生消费更是只有0.04%,跑赢港股!
沪深300还跌了0.77%,跑赢大盘!
这,就是差距。
消费贷真的是为了让大家贷款消费吗?
最近聊消费,经常有人问:
安排消费贷就能刺激消费?这不掏空大家钱包吗?
相信这样想的朋友不止一个。
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可能是误解了高层的真实意图。
网叔直说了吧:
推消费贷,根本目的不是鼓励大家去借钱消费。
在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除了脑子进水的,谁会真跑去借钱买包买表?
这波操作,醉翁之意不在消费,而在“债务置换”。
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用利率更低的消费贷(年利率约3%),去还掉利率更高的房贷(普遍4-5%),从而降低利息成本。
有人算过,贷款100万,利率下降后,30年能省48万,这就是实打实的钱包回血。
那银行不知道大家在干这事儿吗?当然知道。
另外,2020年前后房地产火热,各地狂推“经营贷”。
本来说是扶持小微企业,利率3%左右,结果大量资金直接流进了楼市。
重点来了:
2025年,是这批经营贷大规模到期的关键节点。
还不上怎么办?那就是断供、爆雷、银行不良率飙升,谁都不好过。
事实上,2024年银行消费贷的不良余额已经在上升了。
再来看看现在的消费贷的政策:
原来只能借30万的,现在能借50万,
原来只能还5年,现在放宽到7年,
原来要等额本息,现在改成先息后本。
核心是什么?大家细品。
怎么刺激消费?很简单:
你原本得攒钱准备还本,现在告诉你“七年后再说”,这笔钱立马就腾出来了;
再加上利息少付几万块,这部分也可以“随便花点”。
而且,不只是消费贷,国家在“让大家钱包鼓起来”这件事上,今年其实已经放了不少大招,只是很多人没注意。
消费贷怎么刺激消费?
比如专项债在加速投放。
迈瑞医疗在一季报里都提到,业绩受益于医院设备采购的医疗专项债。
再比如,发改委刚刚官宣,要推出3万亿的大项目支持民企发展。
这些钱,不是发给某个企业的,最终都会流到老百姓手里,变成收入。
还有股市。现在的A股,不是以前那个“只融资不分红”的吸血市场了。
政策明着写进政府报告:要完善资本市场,提升居民资产性收入。
未来,A股的分红也会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当然,从政策发布到真正落地,再到老百姓感觉到钱包变鼓,需要时间。
一个季度可能感受不到,但路子没错,方向是对的。
初战告捷!
转眼已经5月9日,距离4月7日关税战引发的市场崩盘,刚好过去一个月。
最近几天,网叔频繁收到朋友们的留言:
有的说持仓收益已经转正,
还有的更猛,收益率冲上10%了。
说实话,看到这些,网叔又高兴又自豪。
为啥我们能从亏损走出来,甚至实现两位数的正收益?
核心就两点:
1、买入成本足够低,仓位控制足够严格。
我们是从去年底开始发车医药、港股这些组合的。
期间不论是买入成本和仓位都控制的非常严格。
3月港股大涨,很多人喊着“牛市来了”,想一头扎进去。
那时候网叔反复提醒:别追!冷静点!
还有不少朋友质问:“你怎么还不发车港股?再不买就晚了!”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追高的代价就是暴跌。
2、面临市场崩盘时,不仅没有因为恐慌而卖出,反而坚定抄底加仓
4月7日市场崩的时候,恐慌情绪满天飞,很多人急着割肉。
而网叔这里,当天一声令下,全体出击。
跟投人数、跟投金额,直接刷新组合上线以来历史新高。
大家之所以敢下场,是因为:
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保持了理性判断,
更重要的是,执行力到位,纪律性极强。
长期来看,只要把这三点做好,想不赚钱,都难。
就像一只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略和策略执行到位,很难不打胜仗。
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次次理性的选择和长期主义的坚持。
市场总有涨跌,情绪也会反复,但只要我们踩稳节奏、守住纪律,就有穿越周期的底气。
赚钱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慢慢靠近正确方向的过程。
未来还长,别急,我们一起走。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