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被中国预测对了:特朗普撒弥天大谎,话音刚落,以色列又挨揍了

要知道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在持续十几天后,终于实现了停火,随后特朗普就开始了“装”了起来。

在6月25日,特朗普表示:美国与伊朗下周将举行会谈,并可能签署一项协议。可当伊朗知道特朗普的话后,立马进行否认,将特朗普撒下的弥天大谎公之于众、丝毫不留情面。

让人意外的是,伊以停火后,以色列又被揍了,这让局势再次变的扑朔迷离,然而,这一切中国早就已经预测到了。

一句话就能搞定一切?

舞台的聚光灯首先打在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身上,他大手一挥,如同完成一笔世纪交易般,向全世界宣告:搞定了伊朗和以色列的矛盾,我已经解决了!

甚至还补充说,伊朗已经点头,愿意坐下来谈谈那个让所有人都头疼的核问题,与此同时,普京在谈论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时表示,该事件已成为过去式。

这给大家一种真的要结束的现象,然而,特朗普为了给自己的“功绩”加冕,抛出了一个惊人的类比,他将美军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与二战时投向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相提并论,声称两者本质相同——都是为了终结战争。

这种宣告与其说是为了和平,不如说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秀,毕竟对于一位急需国内支持的“交易大师”来说,没有什么比扮演“世界和平缔造者”更具诱惑力了。

然而,言语的剧场外是冷酷的现实。

现实却用耳光作出了最响亮的回应

特朗普的和平宣言墨迹未干,伊朗的回应就来了,公开驳斥称与美国谈判的计划纯属子虚乌有。

特拉维夫的反应则更显微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嘴上答应了美国的停火指令,但私下里却摆出“阳奉阴违”的姿态,表示同意停火可“回击”伊朗的行动绝不能停。

就在普京宣称冲突结束的话音刚落,一枚导弹从也门方向腾空而起直指以色列,尽管被防空系统成功拦截,但这次袭击本身就是对“和平降临”的最大讽刺。

胡塞武装骄傲地宣布对此负责,理由是支持“老大哥”伊朗,同时声援巴勒斯坦人民,那份被寄予厚望的停火协议,脆弱得像一张纸,仅仅生效了几个小时,就在新一轮的攻击警报声中化为泡影。

三国判断,中国最准

其实,当镜头从台前拉远你会发现这张牌桌上,坐着的远不止伊朗和以色列,美、俄、中三个大国,他们的判断和立场截然不同,背后是各自盘根错节的能源安全、地缘影响力和战略布局。

中国的观察视角显得格外冷静,在冲突之初,中国就曾预测美国的介入很可能不是在调停,而是在“拉偏架”,只会让局势更难收拾。

自始至终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反复强调,武力换不来和平,单边军事行动只会火上浇油,他们所呼吁的,是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停火”。

牌局的复杂性还体现在代理人的加入,胡塞武装的导弹不仅是军事行动,更像是一种宣告:这场冲突不再是两国间的对决,而是一个联盟在与另一个联盟博弈。

伊朗也清楚这一点,它曾希望借助在中国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防长会议,寻求中俄更多的支持,为自己增加筹码。

可是,你看到每个棋手光鲜的表面之下,都有着各自的窘迫和内耗,表面光鲜亮丽的内塔尼亚胡,其实日子并不好过。

国内他深陷贪腐指控的泥潭,支持率岌岌可危,一种普遍的分析认为,他或许乐于通过一场外部冲突来转移内部压力。

军事上以色列同样面临困境,频繁的拦截作战,使其昂贵的“标准-3”防空系统库存告急,后勤补给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在伊朗美国的军事打击像一根楔子,深深打入了伊朗的决策层,主张和解的“温和派”与誓言对抗的“强硬派”之间的裂痕,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

这种内部的分裂,让伊朗的每一步对外行动都显得犹豫和矛盾,所以,尽管外交斡旋的言辞还在空中飘荡,但各方的军工厂里,机器没有停转。

边境线上,雷达依旧在默默旋转,大家都在为下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对决,悄悄填满自己的弹药库。

结语

回头看,一切似乎都印证了中国最初那个冷静的判断:强权的介入非但没能熄灭火焰,反而让火势蔓延到了新的角落。

当加沙的哭声仍在回响,当伊朗的核设施依旧是各方心底的那根刺,当大国的利益博弈取代了真诚的对话,任何形式的停火都注定是短暂的喘息。

中东问题的根,盘根错节地深植于历史与现实的土壤里。只要这些根源性的矛盾不被触及和解决,和平就永远无法真正降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6-30

标签:财经   以色列   弥天大谎   话音   中国   对了   伊朗   美国   冲突   和平   盘根错节   特拉维夫   矛盾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