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JY
他是一代人心目中的“济公”,也是《繁花》里一心培养宝总的“爷叔”。
1985年,一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响彻大江南北。
也让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家喻户晓,成为一代观众的记忆。
然而,游本昌老先生面对生死的态度却比很多人都乐观。
甚至还和女儿约定了,不做无效的抢救。
游本昌老爷子有段时间没有公开露面,没想到生病了。
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日,91岁的“济公”游本昌参加总台“中国好剧”系列电视剧《济公》播出40周年主创见面。
游本昌大笑着说:“年初的时候,差不多死了一次了,结果活过来了。”
“经过了一段休养,第一件事情就是咱们这个《济公》的见面,太高兴,太幸福了。”
记者从知情人了解到,今年5月时。
游本昌女儿游思涵在接受某栏目采访时提到了父亲游本昌年初生病的事件。
游思涵为中国内地女编剧、表演老师、心理咨询师,她说,父亲身体一直都很好。
今年春节前突然病了,是慢阻肺,当时血氧含量特别低,80多,送到医院就下了病危通知书。
游思涵说,他们家毫不避讳生死话题,之前她就跟父亲有过这方面的交流。
父亲说“不为生命的维系,只做必要的、及时的、对生命有价值的抢救”。
所以她签下“NO”的时候也很坦然,也得到了哥哥的支持。
“每个人都是活一次死一次,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我们家不止一次聊过”。
游本昌不想在手术后需要别人的照料才能活下去。
他认为那样子或者毫无意义,甚至是没有尊严的活着。
人终有一死,他想体面的离开。
所以就和女儿提前商量好了,不要做没有用的抢救。
而女儿在面临决定时,虽然心中不舍,但还是决定尊重父亲的意愿。
所以当游本昌被送到医院后,硬是靠着自己挺了过来。
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济公的故事。
游本昌,祖籍南京,1933年9月16日出生于江苏泰州海陵区。
1939年起,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小学读书,南京市考棚小学毕业后。
曾就读于南京育群中学、南京市立商业职业学校、南京市私立钟英中学。
小学期间,游本昌一直参加演讲比赛,因为从小爱看电影。
普通话比较好而且口齿清晰、抑扬顿挫,老师经常让他做小先生,带领全班朗读。
四年级参加演讲比赛,在昆山就得了全县的第一名,这是他第一次获奖。
南京解放后,游本昌在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剧团。
当时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组织义演,剧团上演陈白尘的《升官图》。
当时游本昌只是个高二学生,就很大胆地改编名家的作品,把《升官图》变成了三幕戏。
1950年,南京市文联组织南京文工团的人员,到各个学校去辅导。
帮助游本昌排练沈蔚德、陈瘦竹夫妻两个人写的话剧《胜利之歌》。
主要讲的一个小学如何在困难的情况之下生产自救办教育的故事。
游本昌演男一号,一个先进的老教师,因此得了南京市学生戏剧比赛一等奖。
当时游本昌才16岁,南京的这些经历至今让游本昌记忆犹新。
游本昌的艺术梦想从南京启航——1951年,从钟英毕业后加入南京文工团。
后来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
1959年起,先后在《一仆二主》《英雄列车》《百丑图》《棠棣之花》《大雷雨》《黑奴恨》《桃花扇》等话剧中扮演各种角色。
1980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
四年后,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以哑剧形式重新演绎了中国版卓别林的故事。
1985年,在演了79个“小角色”后,终于迎来演员生涯中饰演的主角——“济公”。
也正是这个角色,让他家喻户晓。
《济公》开拍前,导演张戈对济公这个人物仍把握不准,向游本昌征求意见。
济公这个人物该怎么演?
游本昌挑起右眉,眯起左眼,冲着张戈来了句:“你觉得济公应该是什么样的?”
张戈眼见游本昌那恣意抖动双肩的嘻哈态,突然恍然大悟:“对!对!就是这样!”
几十年的“龙套积淀”,为游本昌赢得了艺术生涯的第一个主角。
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他花费很多心血,并从那天起与济公结缘。
游本昌阅读了大量有关济公的文学作品。
“破僧衣,不趁体,破僧鞋,只剩底,经不谈,禅不理,吃酒开荤好诙戏……”
看到书中的描述,游本昌觉得首先得从穿着打扮上做起。
剧组提供的是新僧袍,游本昌把它挂起来,在这里剪一下,把那里磨一下。
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把一件新衣服弄得破破烂烂,很多人看了以为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设计好了服装,他又故意用眉笔把牙齿涂黑。
“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演员应该尊重编剧,但好演员从来不会盲从剧本。
《济公》剧本中,济公跟欺压百姓的宰相称兄道弟。
游本昌认为这不太符合济公看淡名利、好打抱不平的人格形象,于是对剧本进行了修改。
让观众看到了济公大闹宰相府、戏弄为虎作伥的恶人、解救被欺压的百姓的桥段。
济公外表疯癫却专管人间不平事的形象更加鲜明。
游本昌演活了济公,创造了经典,头顶破帽子、手执破蒲扇的济公形象永远印在了人们心中。
当年,《济公》曾引发观剧热潮,一些顽童为模仿济公的样子,不知弄坏了各自家里多少把蒲扇。
更有甚者,模仿济公从身上搓下泥球当作药丸给小伙伴“治病”。
今天你到一些寺庙去参观,一些济公塑像甚至也是按照游本昌版济公形象塑造的。
游本昌老先生通透的性格让人非常佩服。
希望他可以不受病痛的折磨。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游本昌:一部戏,一段缘,一辈子
扬子晚报——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讲述“爷叔”游本昌与南京的青春故事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