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广州“捉鬼”!一天捕捉几十只,网友: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8月26日,广东江门开平地下700米的山体中,正式运行了一台庞然大物——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JUNO)。这不是电影里的外星基地,也不是网络传说中的“灵异装置”,而是中国科学家花了十年时间打造的“超级眼睛”,它的任务,就是每天捕捉几十只“幽灵”

消息一出,网友们满屏调侃:“科学家在广州地下捉鬼!”“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一时间,严肃的科学研究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这场地下700米的“捉鬼行动”到底有多神秘?科学家们又为何不惜十年光阴、倾注数十亿资金,只为追踪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

“捉鬼”的第一步,是挖洞。为了屏蔽地面上的宇宙射线干扰,科学家们选址在山体深处,足足挖进了700米的岩层中。这个距离,相当于230多层楼的高度反着来。深处地下,还得挖出一个44米深的水池,把整个探测器“泡”在里面。

施工队一度想放弃。地下水每小时喷涌500吨,几乎每隔一小时就要抽一次水;岩石中还释放出大量放射性氡气,对科研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安全,团队专门设计了通风系统和净水设备。

核心装置是一个直径35.4米的巨大玻璃球,内部灌注了2万吨液体闪烁体。这种液体看起来像水,其实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神水”。只要中微子与液体发生哪怕一丁点反应,立刻就会发生微弱的闪光。

包裹在玻璃球外的,是4.5万个“黄金眼”光电倍增管。它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微弱得像萤火虫一样的信号放大一千万倍,变成可以解读的电信号。

这些“黄金眼”,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不仅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本还只有进口产品的四分之一。当初日本企业断言“中国人做不出来”,结果被中国科研团队用11年时间彻底打脸。

中微子到底有什么用?它的神秘之处在于,虽然无处不在,却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它们来自太阳、超新星、地球内部,甚至是人体内部的钾-40衰变。每天,光你体内就能“制造”出4亿个中微子。

科学家们想通过研究中微子,去解开一个千古之谜:为什么宇宙里只剩下正物质,而反物质几乎消失不见?如果中微子的质量排序能被搞清楚,这个问题就有可能被解答。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存在,中微子可能知道答案。

这个项目不止中国参与,全球也在跟进。美国的DUNE、南极的“冰立方”、日本的“顶级神冈”,都在研究中微子。但相比之下,JUNO在灵敏度、规模和数据采集效率上都更胜一筹

美国DUNE计划花费30亿美元,预计2031年运行日本“顶级神冈”投资3200万美元,而JUNO只用了20亿人民币,却造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

这并非中国第一次涉足中微子研究。早在2003年,王贻芳就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在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旁建地下实验室。从建隧道到安装设备,项目饱受争议,但成果却震惊国际。

2012年,大亚湾实验取数仅55天,就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混合角θ13的数值得到首次精准测量。这项成果也为后来的JUNO实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王贻芳的坚持,是这个项目的灵魂。他是中国大陆首位被丁肇中亲自招入门下的学生,曾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MIT工作。回国后,他毅然投身于中微子的研究。

面对质疑,他告诉团队:“科学如果一开始就承诺能发现什么,那这个发现一定不会特别重大。”他坚信,只要设备足够完备,答案终将浮出水面。

科学家为何选在江门建这个装置?这里距离阳江核电站和台山核电站都正好是53公里。这是中微子“振荡”最敏感的位置。就像调广播一样,53公里就是最清晰的“频道”。

实验室选址讲究得连风水师都自叹不如。科学家不是在抓“鬼”,而是在精准地“调频”,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这台“捉鬼”装置不是一次性工程,它的设计寿命是30年。

未来,它还将升级为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中微子是否是自己的反粒子。如果这一点得到验证,将改写整个粒子物理模型。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国际科学界普遍承认的“新物理”突破口。一旦突破,可能带来比“上天入海”更震撼的理论变革。

网友调侃“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其实背后是对未知的敬畏。中微子像极了“鬼魂”:穿墙入体,不留一丝痕迹。但科学家不是用桃木剑,而是用4.5万个光电倍增管,用十年时间、十亿资金,去捕捉宇宙的蛛丝马迹。中微子不会附体,但它可能藏着宇宙的起源密码。

建这个实验,难的还不仅是技术。中微子研究很难“立竿见影”,也很难带来商业回报。有人质疑:“花这么多钱,值吗?”王贻芳说:“有些科学,不是为了立即应用,而是为了人类认知的突破。

就像电磁波刚被发现时没人知道能用来打电话、上网;中微子的价值,也许几十年后才真正显现。在JUNO运行的每一天,都是中国基础科研的一小步,但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大步。

在这场“地下700米的捉鬼行动”中,中国不仅没有落后,反而已走在世界最前列。这,不只是一次科研项目,更是中国科技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科学家在地下700米的“抓鬼”实验,不是迷信,是时代的里程碑。中微子研究,看似玄乎,其实是探寻宇宙本源的关键一步。在这场科学与未知的对话中,中国已经坐上了主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神学   广州   科学家   尽头   科学   网友   中微子   中国   大亚湾   地下   装置   宇宙   核电站   日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